自認識作用而言,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攝取之對像,即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又稱六境。凡夫以為六塵皆在於內心之外,故稱外塵。六祖壇經(大四八·三五七上):「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 p1876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行事鈔·諸雜要行篇:「譔集百緣經,掃地五德:一、自除心垢;二、亦除他垢;三、去憍慢;四、調伏心;五、增長功德...袈裟的別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脫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條相與佛塔之幢相似。...(雜語)幻化與陽焰也。玄義一上曰:心如幻焰,但有名字,名之為心。...【非順結法】 p0714 品類足論六卷十頁云:非順結法云何?謂一切無漏法。...又作三種教相。天台宗認為法華經與法華以前其他經典相異之處有三:(一)根性融不融相,法華經以外之教法,真實與方便...(術語)釋迦世尊之三昧也,世尊住此三昧而化現天部八部第三院之諸眾,施與功德之寶財於一切,故名寶處三昧。大日經...(術語)因緣與譬喻。法華經方便品曰:種種因緣,種種譬喻。...【毗流離】 大論云:秦言增長,主弓槃茶,及薜荔多。光明疏云:南琉璃埵,王名毗留勒叉。亦翻免離。...遍滿所緣復有四種,謂有分別影像所緣、無分別影像所緣、事邊際所緣、所作成就所緣。有分別影像所緣者,謂由勝解作意...謂若未斷惡不善法。未修善法。彼於斷修。無愛無勝愛。有引頸悕望。若有已斷惡不善法已修善法。彼於斷修。有愛有勝愛...(術語)六通之一。經論多略稱漏盡智通或漏盡通。俱舍論謂之漏盡智證通。證漏盡即涅槃之境而無礙自在之智也。俱舍頌...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謂盜常住物,騙施主物,裝佛印經,齋僧起會,造寺鑄鐘,修橋砌...過去,在雀離寺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長老比丘。一日,他帶著弟子,一位年輕的沙彌一起進城去辦事。沙彌背著行李跟在...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整天為了不確定的事而提心吊膽。給自己附加了如此多的事,其實是在懲罰自己。今天的...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隱居在山林中。但是,由於他的人品很高,人們都千里迢迢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生活方...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清淨光潔,湛寂常恆。無生無滅,離相離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也許我是那種不是閑人閑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時候,最忙的一件事,就是為寺內的住眾講課。昨日開了一門新課《賢首...生活中,人們的煩惱大致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慾望,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名與利。有的人為此奔波了一生,卻苦...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報,亦多為富貴所迷,或至造業墮...
外塵
【佛光大辭典】
上篇:外道禪 | 下篇:外種 |
(雜語)謂山之最高者。在諸山中為王也。無量壽經下曰: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曰:彌樓山,摩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