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忍之一,三忍之一,六忍之一,十忍之一。謂對於諸經所說微妙幽深之法義能不驚怖,且能勤學讀誦,而安住於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許、忍可、安忍,即指堪忍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大乘義章卷十一(大四四·六八五中):「於法實相安住名忍。」法忍通常有苦法忍、道法忍之別。苦法忍係指於「見道位」之時,信忍欲界苦諦之理;道法忍則系信忍道諦之理。又大乘菩薩於初地之見道位中信忍無生之理,稱無生法忍。
此外,尚有種種法忍:(一)為生法二忍之一。此法忍有二:(1)於非心法之寒熱、風雨、飢渴、老病死等,能堪忍而不惱怨。(2)於心法之瞋恚、憂愁等諸煩惱,能安忍而不厭棄。(二)為三忍之一。成唯識論卷九(大三一·五一中):「忍有三種,謂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諦察法忍又稱無生忍、不起忍等,意即諦觀真理而安住於無生之理中。(三)為六忍之一。六忍為信忍、法忍、修忍、正忍、無垢忍、一切智忍。法忍即於十行位中修習假觀,了知一切法空無所有之理,而能假立一切法,以化導諸眾生,於假法中忍可信證,故稱法忍。(參閱「二忍」196、「十忍」438、「三法忍」571、「六忍」1265、「忍」2889)
(二)南北朝梁代僧。江陵人。於天皇寺出家,受具足戒後,以誦法華、維摩為常課。後至覆舟山岩居自靜,所棲息之岩窟,僅能容膝。三十餘年,木食麻衣,一襲破衲而已。後示寂於窟中,世壽六十七。[續高僧傳卷十二]
(三)(1842~1905)清末僧。河北蔚州人。(參閱「法忍本心」3351) p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