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一卷。唐代窺基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為註釋鳩摩羅什所譯之阿彌陀經。計分七門:(一)明示彌陀佛身通於報化二身,登地菩薩見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薩及凡夫唯見應化身。(二)就佛土說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變化土等四種。(三)論不退轉義。(四)敘偏讚之心,引用隨願往生經之說,謂若十方皆有淨土,眾生之心則便慢緩;若唯顯示一處,心即殷重,故獨讚西方。(五)略述體性,淨土以佛及菩薩之唯識智為體。(六)敘述部類多少,宗趣所明。(七)判釋本經文義。
(二)全一卷。新羅沙門元曉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亦為註釋鳩摩羅什所譯之阿彌陀經。初述大意,謂此經乃佛出世之大意,人、天等四輩入道之要門,耳聞經名則入一乘而無返,口誦佛號則出離三界而不還。次釋經宗致,謂此經直以超過三界、二種清淨為其宗,令諸眾生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復次解釋本文,以正宗分中多善根福德因緣發菩提心為正行,而以一至七日執持名號為助行,由此乃得往生。 p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