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度牒,乃允許出家之證明書。因其為唐代尚書省祠部司所發給,故稱祠部牒。[釋氏要覽卷上、大宋僧史略卷中](參閱「度牒」3779) p426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五果】 p0252 瑜伽三十八卷十三頁云:於此相中,云何為果?謂略有五。一者、異熟果。二者、等流果。三者、離系果...指優婆塞和優婆夷所應受持的五戒。...【若往若還正知而住】 p0885 瑜伽二十四卷九頁云:若往若還正知住者:云何為往?云何為還?云何往還正知而住?...(術語)大日如來之稱,又由大日如來受灌頂者之稱。大日經疏三曰:乃至毗盧遮那以本願故,住於加持世界,普現悲生曼...(術語)為我心之師,故曰心師。涅槃經二十八曰:願作心師,不師於心。通真軌上曰:薩婆多云:我教謂心師也,他教謂...指於坐禪之際兼行念佛之行法。念佛有觀像、觀想、實相、口稱四種,其中,觀想念佛之法系由印度傳來者,如佛馱跋陀羅...【諸緣生法無實作用】 p1356 瑜伽九十三卷八頁云:此中善建立諸緣生法無作用故者:謂從後際苦,逆觀現法前際苦集,...佛遺教經論八大人覺:覺即覺悟,謂此八法,乃是菩薩緣覺聲聞大力量人之所覺悟,故名八大人覺。 一、少欲覺 謂...(術語)四種不善之一。與自性不善,相應不善所等起之表業,無表業,及不相應行法也。此恰如飲毒液而生之乳。...(術語)國土等自他可共受用之果報也。是共業之所感。論經下曰:眾生為別報之體,國土為共報之用。...譬稱佛身;佛身具有無量之光明,一如金山,故稱為真金山。[十住毗婆沙論卷五] p4216...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
世間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從健康來看。你想要健康,就多吃素念佛。但一般人做不到,又想吃肉,然後長得過胖了,又...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兩句教人如何立身處世的話。 第一句,群處守住嘴。是要人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語言。有...
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人。當時在海的另一端,滯留了許多淫亂的女鬼,她們若見商人經...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從古到今,還沒有一人逃過生死)。 第二相信人命無常(呼出的氣息雖存,吸入的...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罪業,但是你不能起顛倒。這是整個淨土宗的底限,這是最低、最底限。煩惱是...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諸佛菩薩諸祖師都是這樣指導。衹要你念佛、何罪不...
我老叔家的女婿,是個很熱情的人,他雖然不是我的親姐夫,我倆卻處的很好。 我這位姐夫很懂得為人處世,口才不錯,...
我們對因果的態度,應該是從果報中反省自己的因地,這稱為觀果知因。反省自己今生的果報中有哪些是滿意的,你就可以...
祠部牒
【佛光大辭典】
上篇:祠部筒 | 下篇:祖元 |
指蒲繕尼食與珂但尼食,皆各有五種食物。(一)五蒲繕尼食(梵 paca-bhojanīya),又作五蒲闍尼食。譯作五啖食。即五...
五果
近事律儀
若往若還正知而住
深秘阿闍梨
心師
念佛禪
諸緣生法無實作用
八覺
等起不善
共報
真金山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人身不用來修行,實在可惜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不能起顛倒,這是淨土宗的底限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喜愛調戲異性終受苦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