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遍歷修行。巡行各地參禪聞法,或說法教化之謂。又作飛錫、遊方,禪宗稱為行腳。一般遊行之僧侶,稱為行腳僧。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謂,已度五夏(安居)以上之比丘,熟知有犯無犯、重罪輕罪,復能持守缽喇底木叉而宣說者,得遊行人間,隨處受學;若未滿五夏者,縱嫻三藏,不得遊行受學。另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五所載,長遊行之人有五種艱難:(一)不誦法教,(二)忘失所誦之教,(三)不得定意,(四)已得三昧復忘失,(五)聞法不能持。[中阿含卷五師子吼經、長阿含卷一大本經、釋氏要覽卷下](參閱「行腳」2562) p561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第九庵摩羅識Amalavijāna,舊譯清淨識。...【執金剛躃地處】 p1031 西域記六卷十八頁云:善賢寂滅側,有窣堵波。是執金剛躃地之處,大悲世尊,隨機利見,化功...位於甘肅蘭州五泉山上。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崇慶寺保存泰和鐵鐘一口和接引寺銅佛一尊。泰和鐵鐘鑄造於金泰和...亦名:殺人戒開緣 子題:贖刑 含注戒本·四波羅夷法:「不犯者,擲刀杖瓦石,誤著而死,若營事作房,誤墮木石而死;...法界次第云: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礙,名為智慧。智慧有三種:一者、聲聞智慧。二...(雜語)尊重之老僧也。寄歸傳三曰:尊老之處,多座須安。...(名數)本跡二門,各有十妙。經心與佛及眾生而為六十,加之以相待絕待。乃為百二十妙。...【有貪心】 p0543 瑜伽十一卷二十二頁云:有貪心者:謂貪相應心。或復隨逐彼品粗重。 二解 如二十種心中說...不故思業與故思業中,受他人之強制或由於無智所造之輕業,不薰增業種子,稱為不增長業。據瑜伽師地論卷九載,十種不...(一)即無遇佛、聞法之機緣。系「有緣」之對稱。無見佛聞法之機緣者難證菩提,故謂「無緣之眾生難度」。後世轉指無親...【所熏四義】 《成唯識論》卷二載,在熏習義中,能熏的是七轉識,所熏的是第八阿賴耶識。所熏的第八識也要具備下列...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
問: 當前佛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請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 這也要注意了,現在教內各種怪異現象不斷地呈...有首古詩是這麼寫的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跳出酒色財氣的境界,不是...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叢林,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寺院內部行政機構分工明確。以禪宗寺院為例,大體由五大辦事機構...
學佛道先要將威儀禮節這些根本學好,要改變世俗的不良習慣。到了佛家,拿碗的姿勢要像「龍含珠」,拿筷子要像「鳳點...
摩利支菩薩,梵語Marici,也作摩裡支菩薩、摩利支天、日前菩薩、具光母、具光佛母。 摩利支菩薩外現天女像,然本地...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我們來到人世間,我們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財富,也不是追求很高很高的地位,或者成就種...
藉著正確的靜坐方法及釋尊的教誨,可以根絕所有負面思想,因為一顆未經修行的心正是所有問題的根源。釋尊說:心靈是...
老衲在十五歲時知道有參禪這件事。當時我住在三佛閣,又叫三佛講寺,湖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大鑫老和尚在此駐錫,弘化...
遊行
【佛光大辭典】
上篇:遊方僧 | 下篇:遊戲三昧 |
又作阿末羅,或庵摩羅,華譯為無垢,即清淨無垢之識,也是九識中之第九識。...
清淨識
執金剛躃地處
崇慶寺
大殺戒開緣
般若波羅密
尊老
百二十妙
有貪心
十不增長業
無緣
所熏四義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信心銘

當前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忍一時之氣,也許可避免一場災禍

寺院有哪些「職位」?「人事變動」分哪些程序

形能守規則,心當然也守道

摩利支菩薩的功德利益

修行有了目標有什麼好處

不要擺張鬱鬱寡歡的臉給世界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