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淺近平易之方式來講說經典。系唐代以一般民眾為對像而盛行之唱導(法會或齋會時,宣說教理開導眾心)。此有一定作法,因不僅有談之部分,尚有依曲調而唱之部分,故稱此為唱經或講唱。敦煌寫本中有談維摩、阿彌陀等經者,一般總稱為變文,而此依一定之經典與一定之方式且談且唱者,在變文中須特別加以區別。此類典籍,我國學者特稱為講經文。而在以維摩經文殊問疾為題材之寫本(西陲秘籍叢殘所收)中,其本文中記有「此唱經文…」之文句,足證當時亦稱唱經文。又講經文之名僅見於五代長興四年(933)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P.3808)中,又稱講唱文則可由溫室經講唱押座文(S.2440)得知。

唐代之談經承襲魏晉南北朝以來之傳統,一般雖已發展至專門之分化階段,然基本上仍以法師與都講為中心,例如日本圓仁之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所舉赤山院新羅僧之儀式,即為明顯實例。於此,雖僅示儀式次第之項目,而在敦煌寫本之[山*盧]山遠公話(S.2073)有描寫宣演大般涅槃經如來壽量品一段,而可見具體之實例。後來談經轉變為純粹語言故事,其題材已不僅限於佛教,亦有采自歷史故事、時事者,此情形早已見於中唐時代。[梁高僧傳卷十三、唐代俗講考(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唐代俗講軌範與其本之體裁(孫楷第,論中國短篇白話小說)、敦煌變文集、唐代佛教史の研究(道端良秀)](參閱「唱導」4418) p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