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76~449)東晉時西行求法譯經僧。涼州人(一說河北人)。弱年出家,精勤而有學行。立志欲躬睹靈跡,廣尋經要。遂於晉安帝隆安(397~401)初年,與法顯、智嚴等先後游西域,跋涉流沙,翻越雪嶺,歷經于闐、天竺諸國,得遍禮聖跡;又廣學梵書,研鑽音字訓詁。後與慧達、僧景等,共還長安,師事佛馱跋陀羅,修學禪法。

劉宋時住於建康道場寺,譯出新無量壽經。未久移住枳園寺,與智嚴共譯出普耀經、廣博嚴淨經、四天王經等。其後,於長干寺,與僧伽跋摩譯出雜阿毗曇心論;於祇洹寺、東安寺等處,與求那跋陀羅譯出雜阿含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法鼓經、勝鬘經等;又於六合山寺譯出佛所行讚。師華梵兼通,音訓允正,翻譯之妙,獨步晉宋,沙門慧觀等皆與師友善。

另據法經錄、歷代三寶紀卷十等所載,師之譯作除上記諸經論外、尚有淨度三昧經、佛本行經、付法藏經、毗羅三昧經等。元嘉二十六年示寂,世壽七十四(一說七十八)。[名僧傳抄卷二十六、梁高僧傳卷二佛陀跋陀羅傳、卷三智嚴傳、僧伽跋摩傳、求那跋陀羅傳、出三藏記集卷二、卷十四僧伽跋摩傳、求那跛陀羅傳、卷十五智嚴傳、法勇傳、法經錄卷一、卷三、卷五]

(二)中唐時代禪僧。生卒年不詳。為馬祖道一之法嗣。以池州魯祖山(安徽貴池)為開山演法之地,故又稱魯祖寶雲。師接化學人,向以面壁不語之方式,傳為禪林奇事。另有若干機緣語句等傳世,其餘生平行跡則不詳。[五燈會元卷三、景德傳燈錄卷七、祖堂集卷十四] p6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