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巖錄》云:「洞山和尚一生住院,土地神覓他蹤跡不見。一日,廚前拋撒米面,洞山起心曰:『常住物色,何得作踐如此?』土地神遂得一見,便禮拜。」

忠曰:「常住物,謂四方僧物也。」

《釋氏要覽》云:「律有四方僧物,鈔言十方常住。有師釋云:四則攝彼方隅,十則該乎凡聖。謂此一住處所有之物,雖局一界,而體屬十方一切僧伽。」又云:「鈔云:僧物有四種:一者常住常住,謂眾僧舍宇、什物、樹木、田園、僕畜、米麥等物,以體局當處,不通餘界,但得受用,不通分賣,故重言常住也。二者十方常住,謂如一寺中,供僧成熟飲食等,以體通十方,唯局本處。《善見律》云:『不打鐘食,犯盜罪。』今諸寺同食,食既成熟,乃打鐘鼓者,此蓋召十方僧故,以此物十方有分故。三者現前常住,此有二種:一、物現前;二、人現前。但此物唯施此處現前僧故。四者十方現前常住,謂亡僧輕物,施體通十方,唯局本處現前僧得分故。《大毗婆沙論》:『問云:盜亡僧物,於誰處得根本業道?答:若已作羯磨者,於羯磨眾處得;若未作羯磨者,普於一切善說法眾得。』今詳分亡僧物,十方來僧,在羯磨數即得,羯磨後來不得。

忠曰:「所援《行事鈔·在〈隨戒釋相篇〉。《要覽》依彼文取意潤刪,太便於辨相,故今卻引用。」

又與〈區宇類·常住〉交看。

《大寶積經·寶梁聚會》云:「佛言:『若所用物,所謂常住僧物及與佛物,若招提僧物,彼營事比丘應當分別。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物共雜,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物共雜。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與佛物共雜,佛物不與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雜。』」

《十誦律·云:「佛迦尸國遊行,迦羅山諸比丘聞之,以僧房作四分避藏,諸客比丘諸處立,待臥具分。佛告阿難:『約敕舊比丘言,此處僧房作四分,與四比丘,非是僧物,佛不聽分僧房。』」略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