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說曰:「放大便雲抽脫,抽脫上衣也。」
忠曰:「如廁抽脫袈裟、僧祇支,故云抽脫,婉辭也。故《行事鈔·諸雜要行篇》云:『應脫袈裟、僧祇支大小便。』」
《敕修清規·日用軌範》云:「若抽脫,古例披五條,即掛絡也。以淨巾搭左手,解絳系笐竿上,脫五條直裰,令齊整,以手巾系定作記認,不得笑語,不得在外催促,右手提水入廁。」其規如彼。
《大慧武庫》云:「泐潭深和尚,河東人,真淨之子。有悟侍者,偶在知客寮見掉下火柴頭,忽然有省,直上方丈,通所悟,深和尚喝出,自爾失心,引繩於延壽堂東司自縊。夜後常在藏院、知客寮、東司三處出沒,移鞋度瓶,一眾苦之。湛堂游浙回,充首座,聞其事,中夜故入延壽堂東司抽脫,壁燈微明,忽然撲滅,方脫衣,悟便提水瓶至,湛堂云:『未要,且待我脫衣。』脫衣罷,便接瓶子去。
「當時悟自縊間抽脫,須臾又送籌子來。及出,喚云:『接瓶去。』悟才接,捉住摸其手,或似軟,或似硬。問曰:『汝是悟侍者麼?汝便是當時在知客寮見掉下火柴頭有省處底麼?參禪學道,衹要知本命元辰下落處。汝在藏殿移端首座鞋履,豈不是汝當時悟得底?又在知客寮移枕子,豈不是汝當時悟得底?逐夜在此與人提瓶度水,豈不是汝當時悟得底?因甚不知落處,只管在這裡惱亂大眾作麼?我明日勸大眾為汝看藏經,裒錢設粥追悼汝,汝當別求出離,不得滯著於此。』言訖,乃推一推,如瓦礫塔子倒,索然有聲,由是絕跡。湛堂一臂冷如冰,逾半月方平復。蓋非人附陰而至,冷氣侵人如此。」
上廁法,《十誦律·、《毗尼母論》等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