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苑清規·念誦》云:「住持、知事以下,上間立,首座以下,下間立,維那斂鐘念誦。」

《校定清規·新住持入院》云:「掛搭之法,斂僧堂前鐘,大眾先歸缽位云云。」又〈兩序進退〉云:「首座領大眾人事,送出庫堂門云云。又斂鐘,首座入寮,佔西手,與住持人事。」又〈四節堂中三日點茶〉云:「行者斂鐘七下,住持歸位。」

《備用清規·尊宿相訪》云:「若法眷尊長,即斂僧堂前鐘,隨至方丈人事。」忠曰:「謂住持人法眷也。」

《宗門統要·云:「台州幽棲道幽禪師,一日斂鐘上堂,大眾才集,乃問:『什麼人打鐘?』僧云:『維那。』師云:『近前來。』僧便近前,師遂打一掌,卻歸方丈。」忠曰:「蓋是念誦斂鐘。」

《教誡律儀·二時食法》云:「待斂鐘聲發,即如法夾巾把缽,令匙柄向身。」又云:「入堂,未斂鐘聲,禮拜,且收坐具,上床坐。」

解者曰:「食時,初後各鳴雲版。今斂鐘者,謂初雲版也,或曰長板是也。」

泉湧開山俊芿作相式云:「先三下鐘,撞鐘三下,大小食時俱用此鐘。次三鼓,擊鼓三下。次雲版,撾板三通,少急打之。次長板,三三連打,但後一緩打也。此時眾僧具儀入堂,至所坐處,放巾置 缽於床前席,各展坐具,三拜已,即上床坐。次雲鼓,擊鼓三通,少急打之。此時長老入堂,眾從座起。次雲版,撾板三通,極急打之。諸僧同時上床前席,各展坐具。次直日打靜,維那鳴槌,唱十佛名,眾僧隨唱,同禮佛名。禮已,收具上床而坐。次引唄,如來妙色身等。次誦展缽偈,開缽行飯,次誦此食色香味等偈及作五觀、誦食偈等,次眾僧正食,食已行水,用盥漱口,次後唄,處世界如虛空等。次食竟偈,次雲版。一通急打,此時眾僧下坐出堂。」

《敕修清規·念誦》云:「大板鳴,方歸圖位,住持入堂,供頭鳴堂前鐘七下。」又〈維那〉云:「每日二時赴堂,堂前鐘鳴,離位入堂,聖僧前左手上香。」又〈庫司四節特為首座大眾湯〉云:「都寺從聖僧後右出堂外,迎住持入堂,供頭緩鳴堂前鐘七下,送住持入位。」又〈法器章〉云:「僧堂鐘,遇住持每赴眾入堂時,鳴七下。」

解者曰:「堂前七下鐘,此名斂鐘。齋粥二時,住持將自外堂入僧堂,稍到明樓邊時,正鳴之,及入堂,少緊打。與庫前下缽鼓同時交鳴。其實九下,起盡二下疊鳴,此觸鐘而不與數,故言七下。斂,收也,以其緊撞之也。」

忠曰:「舊說緊鳴為斂義。二十五點圖,亦以斂為緩反言。撿韻書,斂字無緊急訓。但律家食前雲版急鳴,此雲斂鐘。前引解者依之,以名於《清規·齋粥、住持入堂七下鐘。 然《清規·卻有云:緩鳴堂前鐘七下者,此引。則緊打義不當也,不宜名斂鐘。仍知《敕修清規·但言堂前鐘七下,而不言斂鐘,固有以也。」

忠按:《行事鈔·集僧通局篇》說長打鐘法云:「如是漸漸斂椎,漸穊漸小,乃至微末。止此」《資持記》:「斂謂收聲。止此」由是觀之,長打鐘及漸斂收,乃緊其打,此雲斂也。而今七下亦緊鳴,故例長打之斂聲,而亦云斂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