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善月也。齋義,見〈雜行類·持齋〉處。

《釋氏要覽》云:「三長月,《不空罥索經》云:『諸佛神通之月。』《智論》云:『天帝釋以大寶鏡從正月照南郯部洲,二月照西洲,至五、九月皆照南洲,察人善惡,故南洲人多於此月素食修善。故經云年三長齋也。』又一說:北方毗沙門天王巡察四洲善惡,正月至南洲,亦如鏡照,至五、九月皆察南洲故。」

忠曰:「《智度論》無帝釋照鏡之文,《智論》但有六齋日說而已,見《六齋日〉處。 《要覽》妄引。」

《梵網經·詐親害生戒》中云:「於六齋日,年三長齋月,作殺生、劫盜、破齋、犯戒者,犯輕垢罪。」

《梵網傳奧疏》云:「三長齋月者,《智論》說:『天帝以大寶鏡,共諸天眾,從正月一日照南洲,善惡具錄。如是二月東,三月北,四月西,五月還至此,九月亦然。』」

《梵網明曠疏》云:「年三長月者,正月是眾生現生之初,五月是興盛之中,九月是斂藏之始。」

忠曰:「《釋門正統》舉二說,正是用傳奧、明曠疏耳。又明曠義,正依《提謂經》意。 次下引。 又通《月令》義, 見於後引《鼠璞》中。 斂藏,《疏》作欲藏,寫訛也。」《梵網私記》云:「年三長齋者,正月初半、五月上半、九月初半並是也。」

《補忘鈔》云:既雲初半,乃知白月也。《法苑珠林》亦云從一日至十五日。

《資持記》云:「年三者,正、五、九月。冥界業鏡,輪照南洲,若有善惡,鏡中悉現。」註:或云:「天王巡狩四天下,此三月對南洲。」又云:「此三月,惡鬼得勢之時,故令修善。」

《法苑珠林》云:「《提謂經》云:『提謂長者白佛言:世尊!歲三齋皆有所因,何以正用正月、五月、九月,六日齋用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佛言:正月者,少陽用事,萬神代位,陰陽交精,萬物萌生,道氣養之,故使太子正月一日持齋,寂然行道,以助和氣,長養萬物,故使竟十五日。五月者,太陽用事,萬物代位,草木萌類,生畢百物,懷妊未成,成者未壽,皆依道氣,故持五月一日齋,竟十五日,以助道氣,成長萬物。九月者,少陰用事,乾坤改位,萬物畢終,衰落無牢,眾生蟄藏,神氣歸本,因道自寧,故持九月一日齋,竟十五日。春者萬物生,夏者萬物長,冬者萬物藏,依道生沒,天地有大禁,故使弟子樂善者,避禁持齋,救神故爾。

「『長者提謂白佛言:三長齋,何以正月一日至十五日?復言:如何名禁?佛言:四時交代,陰陽易位,歲終三覆以校,一月六奏,三界皓皓,五處錄籍,眾生行異,五官典領,校定罪福行之高下,品格萬途。諸天帝釋、太子使者、日月鬼神、地獄閻羅、百萬神眾等,俱用正月一日、五月一日、九月一日,四布案行帝王、臣民、八夷、飛鳥、走獸、鬼龍行之善惡,知與四天王,月八日、十五日、盡三十日所奏同,無不均天下,使無枉錯。覆校三界眾生罪福多少,所屬福多者,即生天上,即敕四鎮、五官、大王、司命,增壽益算,下閻羅王,攝五官除罪名,定福祿故,使持是三長齋。

「『是故三覆八校者,八王日是也,亦是天帝釋、輔鎮五官、四王、地獄王、阿須倫、諸天,案行比校,定生注死,增減罪福多少,有道意無道意,大意小意,開解不開解,出家不出家,案比口數,皆用八王日。何等八王日?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謂八王日。天地諸神,陰陽交代,故名八王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皆是天地用事之日,上下弦望朔晦,皆錄命上計之日。故使於此日自守持齋以還,自校使不犯禁,自致生善處。』」

已下錄三齋月斷刑屠。

《歷代三寶紀?大隋錄》云:「開皇三年,降敕旨云:『好生惡殺,王政之本。佛道垂教,善業可憑。稟氣含靈,唯命為重。宜勸勵天下,同心救護。其京城及諸州官立寺之所,每年正月、五月、九月,恆起八日至十五日,當寺行道,其行道之日,遠近民庶,凡是有生之類,悉不得殺。』」

陸游《老學庵筆記》云:「唐高祖實錄,武德二年正月甲子,下詔曰:『釋典微妙,淨業始於慈悲;道教沖虛,至德去其殘暴。況乎四時之禁,毋伐麛卵;三驅之禮,不敢順從。蓋欲敦崇仁惠,蕃衍庶物,立政經邦,咸率斯道。朕祇膺靈命,撫遂群生,言念亭育,無忘鑒昧。殷帝去網,庶踵前修;齊王舍牛,實符本志。自今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十直日,並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殺。』此三長月斷屠殺之始也。唐士大夫,如白居易輩,蓋有遇此三齋月,杜門謝客,專延緇流作佛事者。今法至此月亦減去食芋錢,蓋其遺制。」

《事物紀原》云:「斷屠,《唐刑法誌》曰:『武德二年詔:斷屠日,不行刑。』《會要》曰:『武德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詔:自今後,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並斷屠。』按此,則是斷屠之制起於唐高祖也。杜佑集歷代沿革事為《通典》,前此無文,而首載武后聖歷二年事,驗此可知也。宋朝因之,臨時限日雲。」

忠曰:「十齋日者,《佛祖統紀》云:《十齋經》於六齋日加月旦、十八、二十四、二十八,四日也。今國律令諸州十直日不得行刑,正據此義。」

忠曰:「《老學筆記》、《事物紀原》並以唐高祖武德為善月斷屠之始制,蓋在唐此可為始焉。若遠論之,隋文帝開皇為正、五、九月斷屠之始,見《三寶記》,《敕修清規·依之。見〈善月〉處。 」

宋許觀《東齋紀事》云:「高承《事物紀原》、《唐刑法誌》:『武德二年詔:斷屠日,不行刑。』《會要》曰:『武德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詔:自今以後,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並斷屠。』按此,則斷屠之始,起於唐高祖也。承所紀,非也。隋高祖仁壽三年詔: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內為武皇帝、後斷屠。則此制隋已有之,不始於唐已。」

忠曰:「《東齋》總論斷屠,言不始於唐,是也;其言始於隋仁壽,猶未是也。若論天子生日斷屠,則以隋仁壽為始,若論正、五、九月斷屠,以隋開皇為始。凡儒氏不得《歷代三寶記》說,往往失考。」

《詢芻錄》闕撰人名。 云:「新官到任,多忌正、五、九三月,不知所謂,唐以此三月斷屠宰。節度使上任,必有大宴,宰割遍及下人,緣禁不便事,故於此三月不上任,非不利也。今無齋禁而亦不用,豈非因襲之弊哉?」

宋戴埴《鼠璞》云:「今俗人食三長月素,按釋氏《智論》:『天帝釋以大寶鏡照四大神州,每月一移,察人善惡,正、五、九月照南贍部洲。』唐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曰三長月,節鎮因戒屠宰不上官,是以天帝釋為可欺也,妄誕可笑。然《月令》,於孟春言,無傷胎卵,毋聚大眾,不可稱兵;於仲夏言,君子齋戒,必掩身毋躁,薄滋味,節嗜欲,靜事毋刑;於季秋言,命眾百官,無不務內,以會天地之藏,無有宣出,豈時令當然耶?」

忠曰:「如埴言,實十二月只三月戒屠宰,而餘九月否,則為欺天帝。汝若然,當全十二月禁屠殺,奉戒善,有何不可耶?若言不能之,則且帝釋親臨三月,奉殺禁,猶優都無戒矣。譬如世人間居汰傲,若君父來視,則改容示恭焉。」

《瑯邪代醉編》云:「正、五、九月不上官,戴埴云:『釋氏《智論》:天帝釋以寶鏡照四大神洲,每月一移,察人善惡,此三月照南贍部州。唐人以此不行死刑,曰三長月,節鎮因戒屠宰不上官,後世因之。』歐陽永叔治平丁未三月出知亳州,陛辭乞便道過穎,許之。公與曾舍人書云:『在穎無所營為,所以少留者,蓋避五月上官爾。』此老未能免俗,亦可笑也。王元美曰:宋人以是三月食素、誦經,已可笑矣,今人不斷屠宰,但不上任,尤為無謂。或曰:宋朝火德,火生於寅,旺於午,墓於戌,此三月謂之災月。官員例減祿料無羊,故又謂無羊之月,眾皆避之似勝。但長生帝旺,祿命家所喜,何以謂災?至胡太僕汝嘉謂火君象,臣下宜避,尤無謂。」

《容齋隨筆》云:「釋氏以正、五、九月為三長月,故奉佛者皆茹素。其說雲天帝釋以大寶鏡輪照四天下,寅、午、戌月,王臨南贍部洲,故當食素以徼福,官司謂之斷月。故受驛券,有所謂羊肉者則不支,俗謂之惡月,士大夫赴官者輒避之。或人以謂:唐日,藩鎮蒞事,必大享軍,屠殺羊豕至多,故不欲以其月上事,今之他官不當爾也。然此說亦無所經見。予讀《晉書?禮誌》,穆帝納後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北齊書》云:『高洋謀篡魏,其臣宋景業言:宜以仲夏受禪。或曰:五月不可入官,犯之,終於其位。景業曰:王為天子,無復下期,豈得不終於其位乎?』乃知此忌相承由來已久,竟不能曉其義及出何經典也。」

《野客叢書》云:「《隨筆》云:『《齊書》:高洋謀篡魏,其臣宋景業言:宜以仲夏受禪。或曰:五月不可入官,犯之,不終於其位。景業曰:王為天下,無復下期,豈得不終其位?乃知此忌相承已久,不曉其義。』僕觀前漢張敝為山陽太守,奏曰:臣以地節三年五月視事。其言如是,則知前漢之俗,未嘗忌五月也。然張敝在山陽監護驕賀,其責甚難,卒以無事,其後征為膠東相,亦不聞有兇橫之說。又觀後漢朔方太守碑云:延嘉四年九月乙酉,詔書遷衙,令五月、正月到官。乃知拘忌之說起於兩漢之後。然又觀《獨狐及集》,有為舒州到任表曰:九月到州訖。乃知唐人亦有不忌九月者,因考諸州唐人題名,見不避正、五、九處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