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奶奶篤信佛教,每日吃齋念佛,特別信奉觀音。信奉觀音的奶奶有著一顆菩薩心腸,小時候雖然家裡並不富裕,但是奶奶仍然周濟比我家更窮的鄉鄰,總是惦念他們的冷暖溫飽。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和奶奶在走親戚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個衣衫襤褸、老態龍鐘的乞丐。奶奶很是同情他,就把老乞丐喊著跟我們一起回到家中,給了他一些吃的和一碗米,還找來一套舊衣服給他。老乞丐老淚縱橫,千恩萬謝地走了。那時,我只是懵懵懂懂的少年,不懂佛教的意義。但是,幼小的我心裡很是明白,奶奶那小小的善舉,一定能溫暖老乞丐那顆飽經滄桑的心。奶奶從小就教育我要心存善念,多積善德,人在做,佛在看。
長大了,知道佛普度眾生,就不由對佛心生景仰。我也先後到過不少寺院——雞公山活佛寺、桐柏山雲台禪寺、福建莆田廣化寺、嵩山少林寺,甚至日喀則紮寺倫布寺。這些寺院都一無例外地藏在深山之中,讓我們覺得那麼遙遠和神秘。我們對那些莊重的佛像頂禮膜拜,滿心敬畏,感受著佛的威嚴神聖,沐浴著佛法的奧妙無邊。
那一日,我們幾個文友到縣城郊區一個小小的寺院采風。寺院曾經很是輝煌,現在卻顯得有些敗落而孤寂,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寺院,只是循著從前的寺院名號而存在。但是,寺廟所在的那座山的主人,卻是一個真正皈依佛門的弟子。我們到時,他在門前迎接我們,一面指揮我們倒車,一面提醒我們,小心車子撞著了門前躺著的小狗。他的細心讓我們每個人都心存感動。他曾經是一個響噹噹的企業家,如今照樣經營著一家規模很大的茶廠,但是他如今還有一個名號——佛家弟子。交談中,有文友就問他:既然你皈依了,那麼你理解什麼是佛?他淡淡地笑著說:一念善心即為佛。聯想到剛剛他說讓我們注意不要撞著小狗,以及我們知道的他平時的善舉,那一刻,真的感到醍醐灌頂,彷彿一下子就明白了佛的真意。
一念善心即為佛,說得多好。驀然想起《雜寶藏經》中記載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位精通相術的婆羅門,有一天他經過一個簡陋的精舍,看到一個年輕的比丘,在看到年輕比丘的那一刻,他感到異常惋惜,因為根據他的相面術,他知道這位比丘只有七天的壽命了。他沒有言語,匆匆離去。七天之後,他又經過那所精舍,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又碰到那位比丘,並正朝著他微笑。閱人無數且卜術精準的婆羅門一時感到難以置信。他問比丘,這幾天是否修過什麼大的福報。比丘說跟往常一樣。婆羅門仍追問比丘是否做過別的什麼事。比丘想了想說,前幾天到一個僧眾聚集的寺院參訪,看到牆壁上有一個小孔,為了防止風雨透過小孔侵襲僧眾,他就找一個泥團把小孔塞上了。婆羅門驚嘆道:佛門中的福田,真是不可思議。
一念善心即為佛,善種福田必有善果。是的,我們心中那一份善心,所做的那一點善行,也許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可能就是我們長夜的明燈,是我們危難時的救護,那一點點的善根福德就是我們的佛。所以,我們一定要保住自己的一念善心,要保護自己的一念善行,「勿以善小而不為」。
文/黃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