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啊,這是我僅有的食物,請您接受我的供養!’一位貧窮孤苦的老婆婆,手捧著她剛乞討得到的大豆,恭敬地來到國王所設的無遮法會會場,卻被國王的侍衛擋在場外。看著過往的人潮,每個人帶著種種珍饈美味供養三寶,虔誠的她是如此地渴望能佈施一己所有,來成就此殊勝法筵,但自己卻只能站立門外,無法讓佛陀及僧眾們接受她的供養。
慈悲的佛陀知道了老婆婆佈施的恭敬心,乃運用神通力,變化出無量的大豆,放在齋會中所有人的食器內,讓每個人都可得到老婆婆的供養。
國王見到食器中竟有大豆,怒而斥責廚兵:‘為什麼以此粗陋的食物來供養三寶?’佛陀告訴國王:‘這不是廚兵的過錯,而是齋會場外有一位貧窮老嫗,她聽說國王設無遮法會,寧可挨餓將僅有的食糧用來佈施,卻被侍衛擋在門外。所以我運用神通力,讓每個人都可得她的供養,成就她佈施供養的福德。大王,這老嫗供養的雖然微少,但所得的福德實在是多於國王啊!’
國王不明瞭其中的道理,於是乞請佛陀開示。佛陀說:‘國王竭力籌辨齋會確有功德,但種種供養物資,是來自民間百姓佈施,對國王的財產是絲毫無損;相對地,此貧窮老嫗一無所有時,仍盡己所能佈施,得到的福德自然也就無量無邊。’
後來,佛陀為國王及與會大眾廣為說法:佈施設齋修種種福德,在於一念至誠的心,若能諦觀世間一切諸法源自一心,無取無捨,無嗔無喜,平等一相,何憂不能證道?
典故摘自:《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省思
經云:‘貧窮佈施難’,貧窮之人苦於缺少資生之物,要行佈施確實不易,然公案中的老嫗,身貧心不貧,難行能行,最為珍貴。佈施能捨慳貪,若能盡一分心意,把握當下的佈施因緣,為自己積福培福,無論是財施、法施、無畏施,未來必感得富足安樂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