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須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緣

佛陀的五百位釋迦族弟子中,有兩位比丘同名為須菩提:一位是大長者之子,另一位則是出身於皇族、在佛弟子中譽為「著好衣第一」的天須菩提比丘。由於天須菩提比丘在過去五百世中,常生於六欲天的最高層天──他化自在天,受享天福之樂;今世生於帝王之家,衣食豐足,未曾匱乏,因此,在他的名字之前加上「天」字。佛陀成道後返回家鄉,父親真淨王勸令五百位釋迦族子弟出家學道,隨侍世尊,天須菩提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佛陀告誡諸比丘:「修道之人應當自我約束、行止守節,以粗劣的衣食為生、以草蓆為床。」天須菩提聽聞佛陀懇切的教誡,心中思惟:「我生於豪貴之家,不愁衣食,住的是雕鏤華麗的宮殿,睡的是金銀製成的床榻,用的是鑲嵌七寶的食器;身上穿金縷織就的衣裳,腳上著輕薄精美的金屣。縱使受用如此豐厚,我都還不滿足,何況要我穿著由粗弊破布縫補而成的百衲衣呢?我還是回到王宮,繼續享受以前的生活,比較合於我的心意。」於是,天須菩提便打算還俗回家。

當時,佛陀正在舍衛國祇園精舍接受波斯匿王的供養,天須菩提到精舍向佛陀辭行後,遇見了阿難比丘。阿難知道天須菩提的決定,便勸他:「請先住一晚,明日再走吧!」天須菩提回答:「修道人的房舍只有簡陋的床榻座席,我怎麼能住呢?我還是到居士家借住一宿,明日便回俗家去。」阿難說:「且稍待一下,我立刻為您準備上好的床座臥具。」於是,阿難至王宮中借用了坐具、幡蓋、花、香及四燈油等種種莊飾,一切所需,事事具足。天須菩提在阿難精心佈置的房間中暫住一晚,因環境順心適意,心得安定,他在房中專注思惟四聖諦的道理,到了後半夜便證得阿羅漢果,飛騰虛空。

夜半時分,阿難心想:「如果天須菩提還是住不習慣,不告而別,我借用的王室寶物,恐怕會被別人拿走。」阿難放心不下,便到他的房間察看。沒想到,在屋內看不到天須菩提,抬頭一看,竟然看見他飛升在空中。阿難即刻向佛陀稟白:「天須菩提已證得羅漢果,現正飛升虛空之中。」

佛陀告訴阿難:「衣著有兩種:一種可親近、一種不可親近。什麼是可親近呢?如果穿著好衣,能增益道心,這樣的衣著便可親近;相反地,若是著好衣時,道心減損,如此的衣著便不可親近。因此,阿難!不論是穿著好衣、或是穿著粗弊衲衣而得道的人,同樣都是從這念心上來悟道,並非因外在的衣著和形相而悟道!」因為這樣的緣故,天須菩提有「著好衣第一」之美譽。

典故摘自:《分別功德論·卷第五》

省思:

一般人容易以外在的形相,作為判斷人事物的標準,因而產生分別、取捨,落入兩端。故事中的天須菩提比丘,因為生生世世衣食豐美,所以不習慣簡陋刻苦的生活;然而,當他在適悅的環境中,身心安定,一念淨心便能成就道果。

生活中,當以「同事攝」行菩薩道,設身處地關照他人,自身能做到不於境界中起分別執著,便能度化一切,得到真正解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