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立身處世,是最需要聰明和智慧的,但聰明與智慧有時候卻依賴糊塗才得以體現。鄭板橋說:「聰明有大小之分,糊塗有真假之分,所謂小聰明大糊塗是真糊塗假智慧。而大聰明小糊塗乃假糊塗真智慧。所謂做人難得糊塗,正是大智慧隱藏於難得的糊塗之中。」從理論上講,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然而,順著這個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成功的人物並不絕頂聰明,相反,他們可能還曾是有些笨。有個統計數字顯示,成功的人物中最多隻有不超過10%的人智商超群,其餘90%的智商絕對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們成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成功的人物更重視智慧。
生活中,聰明與智慧實在是兩回事,聰明是一種先天的東西,總令人感到聰明人的光輝,但往往這種表面的光芒,不能令聰明人成功,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被認為聰明的人往往一事無成而智慧就不同了,有智慧的人未必聰明,如寓言塞翁失馬中的塞翁,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們眼裡看見的不是即時的利益,而是日後的好處,因為日後的大利,他們肯去吃眼前的苦。這樣的人肯定不是聰明人,但他卻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美國總統威爾遜小時候比較木訥,鎮上很多人都喜歡和他開玩笑,或者戲弄他。一天,他的一個同學一手拿著一美元,一手拿著五美分,問小威爾遜會選擇拿哪一個威爾遜回答:「我要五美分。」「哈哈,他放著一美元不要,卻要五美分。」同伴們哈哈大笑,四處傳說著這個笑話。許多人不信小威爾遜竟有這麼傻,紛紛拿著錢來試。然而屢試不爽,每次小威爾遜都回答「我要五美分。」整個學校都傳遍了這個笑話,每天都有人用同樣的方法愚弄他,然後笑呵呵地走開。
終於,他的老師有一天忍不住了,當面詢問小威爾遜:「難道你連一美元和五美分都分不清大小嗎?」「我當然知道。可是,我如果要了一美元的話,就沒人願意再來試了,我以後就連五美分也賺不到了。」你看,威爾遜只是不願把心思放在貪圖小利的小聰明上,而只著眼於智慧。生活中,智慧和聰明就像主人和僕人的關係。主人沒有僕人的協助不行,會顯得非常笨拙狼狽,缺乏效率。但再聰明的僕人都還是僕人,他不可能是主人。僕人需要主人的方向,沒有主人的僕人,等於失去了用處。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實踐去把聰明轉變成智慧,在智慧的基礎上行動,從而能夠事半功倍。
學糊塗智慧可以成就大事業,能經受時間考驗;聰明只能帶來一時的成功,總有機關算盡的時候。當然,聰明不是錯,更不是罪,關鍵是要用好自己的聰明,把聰明轉化為智慧。這樣,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而不會讓它成為美麗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