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台灣大學的高材生,首先恭喜大家,進入台灣的一流大學,台大也是世界級的名校,美國的哈佛、柏克萊、史丹福;英國的牛津、劍橋;中國大陸的北大、清華和復旦;日本的東京帝國大學,都是世界級的名校,包括我們台大。首先非常讚歎大家有這樣的程度、有這樣的實力,考上台灣大學,可喜可賀!

這一次演講的這個因緣,是我的好同學——黃寶煌同學,他說:我兒子念台大,參加晨曦社(台灣大學的佛學社)擔任副社長,很想請師父到我們台灣大學來演講。想一想,就說「好吧!」十幾年沒有來台北了,路也認不起來,剛剛車子也開錯了。好吧!就說。不曉得北部的人認不認識師父?那就來試試看了,跟大家結結善緣。因為已經十幾年沒有到北部來。台灣大學不是師父第一次演講,我來台大已經有好幾次了,包括羅斯福路校本部,包括徐州路的台大醫學院,都去上過課,但是,每一次上課的人的臉孔都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大一進來,大四就往生(眾笑)。

恩!不是往生,畢業,這職業(師自笑)......大一進來,大四就畢業。所以,每一次的演講,臉孔都不一樣。在大學裡面舉辦這個佛學社,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大一進來,迷迷糊糊,什麼是佛,搞不清楚,他以為佛在天邊。大二,懂一點點,可是,功課加重。大三,功課更重,對佛法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很想為社團做一點事情,但是,因為功課很重,又覺得力不從心。大四要準備考研究所,有的準備要去出國。所以,每次大學的佛學社團,邀請師父去演講,都有這樣的感觸,就是每一年都青黃不接,眾生難度,每一年每個大學都有這樣的感觸,所以,這個變成一種常態,一種佛學社的常態。

所以,我今天來台大演講,因為好同學既然開口了,那麼,我就說:好吧!就來台大跟大家結一個善緣、一個法緣。因此,我們今天的演講,純粹是以結緣的方式,來跟大家討論的。師父佛法懂得少許,還在學習,我的根器也不夠利,懂的佛法又少;但是,我有一顆虔誠的心,願意把三十多年來禪修的體悟,來跟大家匯報一下,好的東西,應當與朋友分享。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題目,叫做《什麼是禪?禪是什麼?》。

「禪」這個名詞,大家耳熟能詳;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了解它的含義是什麼。 「禪」其實是兩個字,從梵語翻過來,叫做「禪那」,有的念禪那chan nuo,翻譯成中文叫做止觀雙運,定慧均等,也就是充滿智慧的定,就是禪。

現在我們已經濫用了,一般人不懂,他就說:行住坐臥都是禪;食衣住行都是禪;爬山涉水也是禪;泡泡茶也是禪。沒錯!這樣講沒錯。但是,那是聖人的境界講的。所以,因為兩個字「禪那」,後來就演變成一個字,叫做「禪」。「禪」本身它是梵文,不是中文。但是,「禪」後面常常加一個字——「定」。禪定。為什麼? 修禪的目的,它就在定,而定卻是佛門非常重要的功課。《華嚴》有海印三昧,三昧就是禪;《法華》有法華三昧;淨土宗有一心不亂,那就是三昧、就是禪,萬緣放下,那個就是禪。南傳所修的毗婆舍那叫做內觀,那個也是禪;安那般那(數息觀),那個還是禪;大乘所講的奢摩他、三摹、禪那,都在講定。

所以,「禪」後面都加一個「定」,這個就是功夫。但是,到最後智慧開的時候,叫做禪悟,悟,悟了,最後一個階段叫做「證」。內證的功夫,有內證的功夫。所以,禪說起來很簡單,大家都懂,但是,做起來很困難,非常困難!

所以,什麼是禪呢?直接了當的定義就是:佛的心就是禪。

因為它是定慧均等,充滿大般若智慧的定,就是禪。所以,佛稱為正覺世間;我們稱為迷惑顛倒的世間。所以,一個是正知正見、正覺、正觀的世間、正念的世間;而一個是錯覺、虛妄的執著、虛妄的分別的一個世間。同樣的心,有的人可以活得沒有罣礙,很自在、很解脫;有的人卻活得痛不欲生,得重度的憂鬱症,乃至跳樓自殺,痛苦極端!為什麼?同樣一個心,就看你會不會用?有沒有因緣碰到善知識,有沒有因緣碰到正法,有沒有那個福報,肯跨進來我們晨曦社一步。諸位,要跨進來我們台大晨曦社,這一步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看起來大家坐在這裡,好像很簡單嘛,捷運公館站一坐,出來就到了。很難!非常困難!

譬如說:今天如果我們一樣的,台大,我們這裡的國際會議廳,旁邊也給它開一個館,專門放什麼?剛好王建民在比賽棒球。好,再來,另外一個廳,也是一樣這麼大,容納五百個人,那怎麼樣?來個星光幫,肅敬勝、楊宗緯、阿妹、曹格、統統集合在一起,唱歌。在那一邊,開了一個LV包包打折,十折剩下一折,就會排了好幾公里。再來,剩下的就是我們佛光幫的,就沒人了,沒人了!如果那個也同時開,這一間就會剩下兩個人,一個就是我主講,另外一個就準備關門,都會跑光光了,沒人!眾生要的就是看得到的、摸得到的,可以touch(觸摸)的,直接可以感受的,那種有feeling的、覺受的,他才要;這種內在的大般若智慧,而且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的,又不必繳稅金的,又是撿現成的,他就是不要,願意過這種迷惑顛倒的日子。但是,他們沒有這個因緣,沒辦法!所以,要進來我們台大晨曦社佛學社,他需要有善根、有佛根、有慧根。菜根····就是沒有用到海尼根。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法沒有這個因緣,這一步跨不進來!

那什麼是禪? 禪就是指我們的心體,也就是清淨心、佛的心,清淨心,不生不滅的清淨心。

這個對初學佛法來講,聽起來實在是很陌生,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一個清淨心,這聽起來實在是很吃力!每一件東西都有增有減,為什麼不增不減呢?為什麼不來不去呢?為什麼不垢不淨呢?為什麼不一不異呢?因為他那個意識心,無量億劫來已經卡住了,在某一層次的觀念。眾生的思維方式是直線的,你叫他跳脫這個階次、階段,是沒有辦法的!

譬如說:一加一等於多少?等於二,這個考試卷發下去,大家都會寫。二加二等於多少?四,這個一下子答案就寫出來。如果我問你說:一是什麼東西?一從哪裡來?我發考試卷下去:一從哪裡來?不是考一加一,考一加一,你會寫得出來。這個叫做觀念,因為生滅意識心的觀念,已經強化了我們所有的生命,而我們所有的生命,已經被虛妄的執著、虛妄的分別、無明煩惱所佔據了;而我們有因緣來聽經聞法,一下子那一種生滅意識心,還是沒有辦法放得下。所以,我問你一加一,你一定會回答等於二;那我問你說:一從哪裡來?你就很難回答!發考試卷下去:什麼是般若的智慧心?好!發考試卷下去,你現在很煩惱,你畫一下你的煩惱的形狀是什麼?你畫不出來!你現在很快樂,考試卷發下去:快樂的形狀是什麼?畫不出來,因為那是無形無相的心。

好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的心就是禪,那禪是什麼呢? 禪就是大般若的智慧心就是禪;平等心就是禪;究竟覺悟的心就是禪;徹底解脫的心就是禪;徹底自在的心就是禪;徹底無貪的心就是禪;徹底無嗔的心就是禪。

簡單講:內心沒有任何的罣礙就是禪。

所以,今天大家,我們不要講到說那種證量;證量就是信、住、行、向、地;什麼法華三昧,或者是海印三昧,這個講得太遙遠了。我們今天要講得讓大家······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先引起學生的興趣,希望多少能夠對佛法上,有真實的體會和了解。

所以,今天我們要講的,目標鎖定的對像是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研究所還有博士班,包括台大的教授,因為這也是屬於專業的領域,不是書讀得多就有辦法的;也不是用任何的邏輯可以推論的東西, 它是超越一切數量,超越一切觀念;不離一切觀念,不離一切數量,它不是語言,不離語言;它不是文字,不離文字;它不是觀念,不離觀念。任何的語言,也講不出所以然,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聽、可聞,中間也沒有來去,因為它是生滅的東西,叫做「自性本來就空」。所以,今天我們要站在引起同學的興趣來參與,讓這個佛法多少有一點理解,慢慢的引進來,今天就是站在這個角度說。講得太深了,來顯示說一個修行人的境界有多高,底下的人都聽不懂,那沒有什麼意義!所以,今天來,不是要顯示師父的境界,是要讓大家受益,這個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有的大學剛剛進來而已,什麼都沒看過、什麼都沒碰過,他連最基本上的佛,定義是什麼都不知道,當然就沒辦法講得很難、很深!禪是佛的心,禪宗有一句話,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不了解我們這一顆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學法無益,你所學的法,都在語言裡面、文字裡面、觀念裡面打轉,不了解我們佛性;不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本來這一顆清淨心,學法無益。因為法本不可說,強迫說,就會落入觀念。今天沒辦法了,強迫說,你們就必須在語言上慢慢去領悟、去體會。

那什麼是最高境界的禪?如果是真的,今天要講禪,那麼,來!師父就拿著(師拿起一條壓書尺),好,我們恭請慧律法師開示,什麼是禪?(師將條尺橫放在桌上)雙手一擺,「下課!」——這樣是在做什麼?我老遠跑來一句話也沒講就下課?所以,既然要用語言跟文字來形容,它就有落入觀念;但是,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叫做不得不,沒有辦法!

什麼是佛法?就是讓我們可以究竟的、覺悟的正法。什麼是禪?禪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涅磐的妙心。涅磐就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

「涅」就是不生,「磐」就是不滅。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就是整個佛教的核心。離開了涅磐的思想,就會變成生滅的因果相。那麼,《阿含經》講的涅磐,唯一的名詞就是涅磐;大乘的名詞可就多了:如來藏性、一真法界、一實相印、究竟空、如如等等,大圓鏡智,這個是如來藏性、藏心、即心即佛。這個是大乘的講法,《阿含經》就是一個名詞,叫做涅磐,涅磐。

那麼什麼叫做明心見性呢?禪的終極目標,就是明心見性。

明心就是明本心,就是了解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般若智慧的大用的智慧心。什麼叫做見性?就是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所以,明心見性簡單講,就是恢復了每一個人的涅磐妙心,究竟實相。換句話說:為什麼要學佛?也就是邁向生命的圓滿。我們因為生命有缺陷,我們現在要邁向生命的圓滿,所以,我們要學佛。

我在念建中的時候,就在思維:生命是什麼?活下來的意義是什麼?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活下來是為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活?活在這個世間,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都一直在找,師父也接觸過基督教的,也去高雄的教堂,天主教的教堂,唱過聖歌,也接觸過一貫道的師兄、師姐。在談論當中,我們同班同學也有基督徒,談一談,談一談,都不能得到滿意。後來在大學裡面,碰到了這個佛法,發現這個才是我要找的,值得我用生命去投注的,就是這個:佛法!

禪是什麼呢?禪就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

很多人講:你們出家人逃避現實!我說:你錯了!出家人剛好面對現實,你的現實的定義是什麼?你的現實的定義就是金錢、柴米油鹽醬醋糖,食衣住行;而佛法的現實問題是什麼?是生、老、病、死。我們要面對的是生滅無常、殘酷的世間;我們要解決的是無量的無明,還有煩惱,這個是現實。換句話說:你一定會死亡,你一定要面對這個死亡,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避的。因此,我們有禪的思想,就能夠勇敢的面對現實。

勇敢的面對現實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你有更大的抗壓性,你有更大的忍辱性。如果你有禪的功夫和理解,無論你的職業是什麼,你扮演什麼角色,你都可以運用禪的思想,在你的生活週遭。你是學生,你用禪,你的成績會很好,心有定,不會著於外面的五欲六塵;你一個公司有禪,眾生就會和合,你在哪一個團體裡面當領導,你有禪的功夫,屬下所有的逆境和順境,你都會認為那個是功德。順境跟逆境對聖人來講,統統叫做功德。為什麼?批判我們的、傷害我們的,不一定不好,因為他最先看到我們的缺點;在旁邊一直讚歎你的,也不見得一定很好。為什麼?會掩飾真相,因為生存,會掩飾真相。

所以,在聖人的角度、大悟的人的角度,沒有一種境界不是善的境界;也沒有一種境界可以難得倒他。批評、讚歎,等同清淨心的功德,沒有兩樣,因為佛的心沒有敵人。仁者無敵,這一句話怎麼解釋?這一句話不是說:你對人家仁慈,就不會樹立敵人,你錯了!這一句話不是這樣解釋的。仁者無敵,你對人家好,人家一樣對你有仇敵啊,會仇視。它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對自己承諾,用慈悲心對待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沒有建立敵人的觀念。仁者無敵,有仁慈心的人,是在內心裡面不樹立敵人的觀念,而把敵人當作是增上緣、善知識,這樣叫做仁者無敵。不是你對人家好,人家就一定不會傷害你,照樣會傷害你、照樣譭謗你的!

那麼,我們講:禪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面對這個現實。為什麼?我們要活啊,禪是活的,不是死的,禪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個時間跟空間,它是活的,但是,就看你怎麼用?會用的就是處處是了;不會用的就處處障礙了。所以,禪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

那麼,什麼是悟到禪呢?就是徹底降伏自我,就是禪。

換句話說,用現在的語言叫做: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夫妻之間為什麼會吵架?就是先生想要改變老婆、老婆想要改變先生。結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把兩個人不同的背景,對不對?湊在一起,你想想看,要調適多久啊?有的一輩子還是調適不來,從小生活了二十五年,二十五歲結婚,男的有男的立場、思想、背景、教育,他有執著的角度;女的有自己的思想、背景、教育程度,二個人硬湊在一起,不管是戀愛,或者是感情,或者是慾望的牽制,始終沒有辦法心融入心,因為他不是佛啊,佛是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因為佛悟到畢竟空的道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東西可以爭執的。

可是,夫妻不一樣。所以,有結婚了,生兒育女,還是繼續吵啊。吵到孩子大的時候,那個孩子就聽了好幾百遍了,爸爸、媽媽重複的話,媽媽就常常講說:「我要不是為了這三個孩子,早就跟你爸爸離婚了!」兒子就跟他媽媽講說:「媽媽!你已經講了五百遍了!」她會一直重複、一直重複。什麼叫做眾生?就是重複的痛苦,重複的情緒化,重複的再恩愛、感情再好一點,再來,繼續又衝突,衝突又分開,又大家冷靜一點······冷靜一點,再來,不錯,感情好了,好了,意見又不同。為什麼?因為沒有佛的心、沒有菩薩的心、因為沒有禪的功夫。是不是?所以,每天都想要對方接受我們的意見。

禪不一樣,禪剛好相反,禪是每天都注意降伏自己,而不是說:叫你自私自利,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你如果沒有功夫,你沒有功夫,你現在根本不可能去利益眾生;你沒有功夫,你怎麼能夠利益眾生呢?對不對?所以,我們要站在自利的角度,也就是說:我們先要自己能夠降伏自己,自己要能夠降伏自己,才有辦法來感化眾生、感化別人,而不是說:你一下子就要改變對方,這樣會弄得大家都很辛苦的!所以,同學!你要知道,男女朋友,你在談戀愛,你就記得我的名言:不要想辦法改變他,要想辦法容忍他。你這樣路才走得下去。知道嗎?你一直想要改變他,那就不得安寧,不斷的爭執,會吵到不可開交,瓦片都掀開來了!不要試著改變對方,要試著容忍對方的缺點,有因緣再慢慢慢慢的感化對方,它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如果你方向對了,你的日子就很好過!所以,禪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平常心就是禪。但是,問題就是擺不平自己,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所以,你要修行,要先了解,這個世間都是生滅無常的東西,佛陀叫我們觀照,你要進入禪的境界,一定要很冷靜的觀照: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因為我們依靠的東西錯誤,所以,我們會活得很痛苦!

如果你把一生一世寄望在金錢,當你得到癌症的時候,來日不多,你有好幾百億、幾千億,有什麼用呢?如果你依靠男人,有一天男人背叛你,你怎麼辦呢?遺棄你,你怎麼辦呢?如果說你依靠女人,他才會快樂、幸福;有一天女人背叛你,那你又怎麼辦呢?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說:【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也就是說:全世界的男人,大部分是不可靠的,大部分的女人也情緒化,也是不可靠的。那麼,要靠什麼呢?要靠自己的般若智慧!當你面對死亡的時候,只有你自己離開這個世間,你老公幫不上忙、爸爸幫不上忙;一百億、一千億擺在旁邊,都沒有用的!錢可以解決我們某一些困難,但是,你不可能解決內心裡面所有的無明跟煩惱,也沒辦法解決生老病死。所以,人家為什麼要走修行的路線?就是要面對生老病死這個大問題。

但是,同學們!我們也不要太感性。太感性就是說:聽師父這樣講實在是很好,我回去以後要吃素了!慢一點,慢一點,且慢,且慢,歌仔戲講的:「且慢!」這一吃素,回到家吃素,爸爸不諒解、媽媽不諒解,除非爸爸、媽媽是佛弟子。是不是?所以,參加晨曦社、佛學社,一開始不要太激動,畢竟你們才大學生,是知識分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啊!是不是?學佛是恢復理性、恢復智慧、恢復科學,回歸到科學、回歸到理性、也回歸到智慧,一聽到佛法以後,環境不允許,馬上就要吃素,回到家,爸爸、媽媽吵架,哥哥、姐姐也不諒解,然後,就跟他們說:「你們這些愚癡的眾生,我學佛!」你那個不是學佛啊,你那個是:「我學猴!」差一個音就差很多!

「我學佛」就是處處都圓滿;「我學猴」就是常常暴躁易怒。所以,音稍微念正確一點。因此,有的人就發心更利了,像我們大一的時候,同學就見面,參加佛學社的,大二的時候,突然看:「哇!」突然現比丘尼相,去參加一個夏令營,大二馬上現比丘尼相,全校,走過去都對她行注目禮!我告訴你:出家是個人的因緣,我們隨喜功德讚歎,很難去論斷說她叫做不好,或者是不對,我們也是非常讚歎說她覺悟了人生,下定決心。但是,這樣一現出家相,大一是學生,大二現比丘尼相的時候,不得了!影響佛學社很大,爸爸、媽媽去的時候,告訴兒子:「兒子,兒子!我拿錢給你念台大,不是叫你去當和尚的!女兒,女兒!你去,千萬不要參加佛學社,回來不要現比丘尼相給我看,現尼姑相給我看,我會無法承受的。」她爸爸、媽媽也不懂得什麼叫做比丘尼啊,連一個名詞都講錯!對不對?好了!這個是傷腦筋,我們也隨喜功德,全校也是很驚訝!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大二要上什麼課?上游泳課,阿彌陀佛!游泳課要穿什麼?要穿那個泳裝呢,這下問題大了!我們那個教授就說:「喂!林同學!學校裡面那個比丘尼,現在大二要上游泳課呢,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沒有?」我說:「那怎麼辦呢?」後來,學校也很頭痛,好吧!就把她撥到那個殘障的去,不參加游泳,就是只能跟那些拄著枴杖的殘障的人打乒乓球,因為沒辦法參加游泳嘛!是不是?參加五千公尺賽跑,也不能參加,五千公尺賽跑,比丘尼穿那個衣服,參加五千公尺賽跑也沒有辦法,所以這個就是帶給教授困擾,很困擾!這個我們不敢說她是叫感性出家,就是這種出家很激烈,而且是很強烈的一個印象。所以,大家真的是·····我們今天是大學才剛剛進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真的要冷靜一下,出家是大丈夫的行為,不是說一下子的感性。所以,為了社團,假設說下次有因緣,台大請我演講的時候,不要看到前面三排都是比丘、比丘尼,說:「我們都是台大的!」這樣不好。我認為出家是在你們畢業以後,冷靜思維你的生命,確定,才做這樣決定的。

那麼,我們今天來講,禪就是: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就是二六時中降伏自我。那麼,要怎麼樣子做初步的調伏呢?初步的調伏就是說,因為這個生滅無常的世間,到哪裡都有爭執,有人的地方,它就一定有是非。所以,我們要了解,禪就是沒有意見,有意見就會知見立知。

說: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你這樣才有辦法進入禪的境界跟功夫。有一個人來問我說:「慧律法師啊!您是哪一黨的啊?」我說:「佛是無相的,哪來什麼黨呢?」勉強講就是釋迦黨了,釋迦牟尼佛這一黨了!所以,你要進入禪的境界,不能像政治人物這樣子,嚴重的對立。因此,修禪的人,應該是: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然後,降伏自我。

為什麼徹底沒有意見呢?有意見就知見立知。有的人講說:徹底沒有意見,不是死人嗎?我說:那你錯了!徹底沒有意見是解脫,因為所有的意見不是善就是惡,不是是就是非,不是對就是錯,不是好就是壞,它是永遠落入二分法。二分法是切開來的。對不對?佛法是邁向生命的圓滿的,它是圓滿的清淨智慧的般若心,它不是對立的東西。因此,搞對立就會變成孤立了。

所以,【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我們一定要了解,涅磐的心是怎麼來的?知見立知就是,我們的清淨心本來就能作用,知見,我們的清淨心,本來就存在有觀照的能力,立知就是強加一個觀念,用現在的名詞叫做「觀念」,強加一個觀念。不是藍就是綠了;不是對就是錯了;不是好就是壞了。因此,是非、攻擊、傷害就不斷,生命也很苦!

所以,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知見無見就是,我的清淨心起作用,對立的心放下來。所以,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就這麼時,就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我們的本來面目,本來就是沒有罣礙的;本來就是清淨心的,沒有任何的對立的東西。是因為你看了假相以後,立一個觀念,你不知道說:五千年以後,藍跟綠沒有意義;一萬年以後,台灣是不是變成怎麼樣?不知道;一百萬年以後,這個世間又變成怎麼樣?現在全球暖化得很嚴重了!是不是?所以,未來不可知;過去心也不可得。因此,我們要了解,活在每一分、每一秒的正知、正覺、正觀,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才不會迷失。

禪的心就是大般若智慧的心。

我們對生命不了解,生命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懲罰。為什麼是一種懲罰?因為沒有一天過得快樂,沒有快樂的心,就是自己懲罰自己。我們對生命不了解,生命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懲罰,我們每天都在懲罰自己;我們每天都在痛苦自己,煩惱得不得了、執著得不得了!這問題來了,說:「師父!我們現在讀書,你叫我們不要執著、不要煩惱,那怎麼可能呢?」我說:「你盡力就好!」有一個人更絕,有一個女眾,生了三個兒子,跑到講堂來,說:「師父,師父!我聽你佛學講座聽了好幾年,您常常講,勸人家放下,放下。」她說:「我現在放下,跟著您出家,那我三個孩子怎麼辦呢?」我說:「那個不叫放下,那個叫做放棄呢!」

放下是很有責任的呢,是面對這個現實的社會,你該有的責任、該有的義務,你要去完成它呢,朝著你一定的理想、目標去完成它。每一個動點上,都是盡己之力,竭己之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是放棄呢!因此,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做放下?就是對這個緣起緣滅、一定會敗壞之相,不要太執著;但是,你的責任跟義務都一直存在,不可逃避。

譬如說:愛跟恨會毀掉一個人,我現在舉個例子,你要很注意的聽,看看你能不能在這一句《阿含經》裡面去體悟到?體悟到。《阿含經》有一句話,叫做「不相在」。譬如說:你現在恨一個人,或者是愛一個人,好吧!就算用恨一個人的角度來講,你現在很恨一個人,或者是很執著你的男朋友、女朋友,這是假設說。而佛陀說:這個叫做妄想,我們用恨的角度來說,說你恨一個人,世尊叫你,你要好好的冷靜一下,有沒有這個人?這個人,你把他頭髮剃掉,把他皮膚撥下來,看到筋脈,看到你的內臟,把心臟移開來,在《阿含經》講:散觀,就是把這個色身份開來觀。刀子劃下去,你會看到心臟、肺臟、肝臟、胰髒、胃、腸、大腸、小腸、直腸;你會看到膀胱;再深進去,你會看到骨頭、肌肉,死的時候,會爛、會長蟲,很惡臭,而這個就是我們自己啊,我們每天執著的一個「我」,就是這副德性!吃東西下去,消化吸收,排泄出來,惡臭,你不敢面對它,你一定迷惑它。所以,我今天來,不是來這裡傳教的,是來這裡叫你認識自己的!

禪就是叫你認識自己,認識我們這一顆心,錯綜複雜的煩惱心。

你敢面對這個色身,去觀照,而且很清楚!所以,佛陀說:當你恨一個人的時候,你錯了,因為那個人並不存在。《阿含經》講「不相在」。不相在就是:你恨的對像,他本來就不存在!父母親沒有生他的時候,這個人根本沒有來到這個世間;這個人,父母親生他以後,來到這個世間,每一分、每一秒,身體的細胞都在變化,而到最後,都會死亡,化作一堆白骨。當我媽媽往生,去火葬場,火化以後拉出來,那個骨、骨頭,讓我這個修行人感觸很大!我媽媽很了不起,也很拼,因為以前窮,吃了很多苦,拚死拚活,最後拼出一堆骨頭,這個就是真相。

你不敢面對生命的真相,那麼,你就是注定一輩子都要痛苦;你不敢面對這個色身,你就永遠不可能解脫。你不敢面對自己,這個色身是誰?我是誰呢?冷靜一下,我們每天執著的這個不清淨的色身,誤認為自己,它到底是誰?既然是「我」,為什麼它會病、會老、會死?會變成一堆骨頭?後來這一堆骨頭,只有價值二塊八!我們把骨頭化成灰燼,變成營養分,去種樹,拿去種樹,碳酸、磷、鈣等等這些元素,價值只有二塊八毛錢!二塊八!那還是胖子才有這個價錢,像我們瘦子哪有?二塊八!你想想看!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的終點,都是一堆白骨,沒有任何的例外。

佛陀不是拿死亡來威脅你,佛陀講的就是實在的話,那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的問題,是看誰能夠提早覺悟。我在沒有學佛的時候,偶爾,同學嘛,唱唱歌,跳舞我是不會,看看電影,好,我們要冷靜一下,唱歌、跳舞是為什麼?是為了快樂,那你要唱到什麼時候,那個快樂跟幸福才唱得出來呢?要唱到什麼時候呢?你現在一直跳舞,是要跳多久?那到底要跳多久呢?是要跳到骨頭扭到,那個快樂才跳得出來嗎?我不是說否定唱歌;也不是說否定跳舞,唱歌、跳舞,的確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快樂;可是,那個是剎那、是生滅、是變化的東西。

所以,在高中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思維:生命是什麼?生命的真相是什麼?後來學佛了,知道幸福、快樂來自一顆智慧的心;幸福、快樂來自一顆知足的心;幸福、快樂來自一顆安詳的心;幸福、快樂來自一顆解脫的心;幸福、快樂來自一顆擁有真理的心。

諸位!佛法不同於一般的宗教,一般的宗教,設定一個教主、一個神讓你去膜拜,要神來救我們。我們對其他的宗教給予尊重,給予祝福,我們沒有任何的意見。佛法不是這樣子,佛法不是立一個教主釋迦牟尼佛、立一個阿彌陀佛,叫你每天拜,不是這樣子的!你每天拜佛、每天念佛,你也不能得救!說:「師父!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念佛?那麼多人拜佛呢?」念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上的尊重三寶,這是最基本上的禮貌而已,對自己教主一種尊重。重點在什麼?重點在依教奉行。這個是重點,也就是你要實際,如實的依照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真理去實踐,落實到你的生命究竟圓滿,這個才是佛的思想。

佛陀不是設一個高高的佛陀,離你好遙遠。錯了!佛陀離我們最近,因為他就在我們的心中!你只要每一念都平等心,你就見佛;你只要每一念放下那一份執著,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你就見佛。而且是真槍實彈的放下,不是口頭說一說而已。為什麼?不相在。《金剛經》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就是說:如果你見到了眾相,本體就是空,本來就是空,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楞嚴經》就是這個意思。【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萬法只是說一說而已,因為它生滅無常、緣起緣滅,自性本來就是空,不可得。

《阿含經》講,叫做「不相在」;《金剛經》講的叫做「非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譬如說,這是毛巾,(師拿起一毛巾),這是毛巾的相,抽絲撥繭,你把它分析開來,這是絲,再把它切割,一粒一粒的顆粒微塵,後來分析,哦,原來色就是空!原來所有的色法,都是眾緣所和合的。我們這個色身也是啊,我們這個色身,在《楞嚴經》裡面講:我們攬取、擷取了宇宙間少許的元素,叫做地、水、火、風,地就是骨頭、指甲;水就是尿液、血液、唾液;火就是溫度;風就是呼吸。我們擷取了宇宙當中的四大,少許的四大,誤認為這個就是「我」。所以,生命是一種錯覺,因此,不管你書讀得再多,如果沒有碰到佛法,你醒不過來!

你讀到日文讀了很多,有辦法跟日本人講話,對煩惱、解決煩惱沒有幫助,那是謀生的工具。「求生之道易,求死之道難;學生之道易,學死之道難」。你英文學得很強,很好,師父很讚歎,那是一種工具,讓你生存下來的工具,跟我們的無明煩惱,它是不相干的。報章雜誌登的,清華大學那個女孩子,兩個女孩子為了爭一個男孩子,一下子氣不過,把她殺死了!書讀這麼多呢!為什麼我們台大的同學,稍微有一點人際關係做得不怎麼樣、不好,一個同學自殺!為什麼會這樣子想不開? 我們因為執著一個「我」,把所有整個宇宙壓縮到變成一點點的空間。講一個「我」,他這個界限就卡死了!

所以,放下,「我」就愈大;再放下,「我」就愈大;放下到像虛空這麼大,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所以,禪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大悟,大悟就是涅磐,涅磐就是妙心!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為什麼?佛陀說:只要是生滅的東西,你就必須放下。但是,該有的責任,你要去完成,佛陀並不是說,你離開你的職責。你今天是大學的教授,就應該好好的教導學生,是不是?今天你是醫生,就要好好的醫治病人,救度眾生的病苦,一樣可以學佛啊!

有一個台商,在中國大陸做生意,有一次在大陸,居士告訴他,說:「哎呀!學佛很好啊!你是台灣人,很好啊!你們台灣不是有一個慧律法師嗎?你去聽他開示啊!」他說:「我哪有時間?」「你有空回去台灣的時候,去跟他請示佛法。」這個在家居士,佛法也不是很通,懂得一點皮毛,但是不知道佛法好處在哪裡。有一天,他就來到文殊講堂了,他就說:「師父,師父!我聽那個上海的居士都說,學佛很好,學佛很好,可是,他們就講不出所以然,是好在哪裡呢?師父,我現在要去趕飛機,您能不能用半個鐘頭的時間,給我開示一下,為什麼學佛很重要?學佛很好呢?因為我急著要去趕飛機!」我說:「不用三十分鐘啦!」他說:「那十分鐘?十分鐘,師父!您用十分鐘。」我說:「也不需要十分鐘。」他說:「啊?不需要十分鐘?」「嗯!」我說:「三十秒!三十秒就告訴你學佛很重要、禪修很重要。不過,我念一句,你要跟我念一句。」他說:「好!行!」

我就跟他念:「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他說:「這一句好!」這一句就是重點了嘛!為什麼要學佛?就是這樣子了——天就像棺材的蓋,地就像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台語就是說:搞東搞西、搞天搞地、搞生搞死,一樣也得不到!(眾鼓掌)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你無論搞了多大的事業,還是空;你的官當到多大,幹到總統,還是要下台。是不是?無論你長得多漂亮,還是會老啊!無論你現在是一個猛男,還是會老,肌肉還是會消退。像巴西,有的人還去裝假的,我看新聞報道的,裝跟不裝都一樣,都是空、都會爛,裝那個沒有用的,要把智慧裝到心裡面來運用,才是重要的。

所以,什麼是禪? 禪就是透視萬法生滅無常,緣起如幻,眾相是虛偽的。

諸位!聖、凡修行的關鍵在哪裡?修行的關鍵就是:什麼叫做眾生?眾生就是——(師拿起一毛巾)這個就是毛巾嘛,的的確確就是一個毛巾嘛,這沒有錯啊,可以擦,有相可以指陳,這個就是毛巾。聖人見的就不一樣,他見到體。凡夫見相,聖人見體。凡夫見的就是,這條毛巾。聖人見體,體就是好好的去思維一下:這一條毛巾的構造是什麼?從哪裡來?探尋到、推測到究竟。所以,什麼是禪?一眼望穿到究竟的地步,悟到萬法畢竟空,就是禪。

沒有一法不空,沒有一法不是敗壞之相,萬法都是生滅無常,都是敗壞之相。真理就在你的心中,真理就在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念頭當中,就看你悟還是不悟?如果你悟了,做什麼都好。譬如說:你今天參加模特兒選拔,沒關係,你去選拔,選拔的時候就要這樣念:(師邊模仿模特兒走秀動作邊念道)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你要好好的去觀察一下,走秀沒有關係。你如果來跳土風舞,(師又模仿土風舞動作念道)蹦蹦跳,蹦蹦跳,很快就死翹翹!一定會死的啊!跳舞,他馬上就覺悟了:一定要死的啊!不管你怎麼跳,他就是要死。

所以, 佛陀不是說拿死亡來威脅你,而是說你要提早覺悟。所以,佛陀說:生命只有一種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覺悟!你要去美國留學,也沒有關係;你要去日本留學、去歐洲留學,也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你去歐洲也是一樣,自性本來就空,帶著一堆骨頭、筋脈、胃、腸到歐洲,死了以後,還是一堆骨灰!是不是?所以,有一次,英國的大學生來,邀請師父要演講,一個漂亮的小姐,來到文殊講堂說:「師父!我是英國劍橋大學,我們跟牛津要合辦演講,希望請師父到英國來演講。」我說:「喔!英國好遠喔,好遠!那就看因緣了。」對不對?坐飛機飛十七個鐘頭,去演講二個鐘頭,再飛回來,到英國牛津、劍橋,不如來台大!對不對?(眾鼓掌)那小姐就說了,小姐就說:「師父!我是英國劍橋,師父,您哪裡啊?」我說:「我台北大橋,台北大橋。」學佛,哪裡有分什麼英國劍橋?是不是?學佛看善根的,不是看學歷的。是不是?要不然,六祖也不認識字啊,為什麼成為一代祖師呢?所以,禪無關於語言、無關於文字、也無關於學歷,廣欽老和尚也沒讀什麼書啊,他那個禪定的功夫,你誰比得上呢?廣欽老和尚不是講嗎?「不來亦不去,沒有事。」而我們眾生是來來去去一堆事!對不對?不一樣啊!所以,禪無關於語言、無關於文字,也無關於學歷。

什麼是禪?能透視萬法生滅無常,緣起如幻,了解虛偽的假相。你一眼就可以望穿,【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金剛經》要把「佛」下一個定義了,是麼是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經典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心外哪裡有佛?

你以為念南無阿彌陀佛是在虛空嗎?阿彌陀佛如果在虛空,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是不是?所以,我們現在就是修淨土法門的觀念錯誤了,念南無阿彌陀佛,很想去極樂世界,沒有錯,但是,內在的煩惱呢?不會提升,內在的煩惱不會解脫,因為不懂得禪的心是什麼。我現在每一個念頭,都提起我的正念;每一個念頭,萬緣都放下。要用這個萬緣放下的心,來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是依這個心來求生極樂世界,雖生,無有能生所生。

要了解這個無生的道理,還可真是有一點困難,尤其是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講。所以,佛不是在虛空當中,佛站在虛空當中,跟我們也沒什麼關係啊!對不對?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念念從心起,這不是講得很清楚了嗎?要至誠懇切的虔誠,從心、真心念起,念念從心起,所以,佛是在心中。我們臨命終往生的時候,也是要這一顆清淨心去極樂世界,我們下定決心,有這個願力,信、願、行,也是這樣子。

因此,我告訴諸位:禪就是佛的心!八大宗派統統是佛的心,分派、分門,這個都是人為因素。或者是時空性,或者是根器不一樣,才把它分八大宗派,究竟就是佛的心、就是禪。禪就是整個佛教的靈魂,佛的心都不懂,念佛不好,禪參不來,拜佛煩惱一大堆,拜佛就變成運動,因為佛的心體會不出來。所以,拜佛就變成一種運動,肢體運動,因為體會不出來。

所以,佛的心只有一個,八大宗派,有它的時空背景、歷史淵源,還有經典的依據,還有宗教的體驗不同,所以,才分成八大宗派,而到最後,八大宗派就是佛的心。為什麼? 禪、淨、律、密都一樣,三昧成就,則佛道成就,沒有一宗不進入三昧,有辦法成就佛道的。我們看經典往往都漏掉了,譬如說:念南無阿彌陀佛,念,經文不是講嗎?【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就是三昧!我們看經典,為什麼漏掉這四個字?

拜拜佛、念念佛,那個是結緣,要一心不亂,那個就是三昧、就是禪。三密相應,那個就是禪,口念咒、手結印、意觀想,身、口、意,三密相應,三密相應,它就是禪。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這就是禪。修法華三昧,入法華定,法華三昧,三昧就是禪。修華嚴一真法界,海印三昧,這個就是禪。我們因為不了解佛的心,所以,一切成就都必需通過 定,通過定。戒定慧,定,定就是橋樑。我們只有持戒,散心的念佛,對不對?這個功夫就淺了。我們持戒,有般若的智慧,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照破一切的緣起緣滅的假相,心就在三昧當中,就定了,慧就自然顯現出來,有般若的智慧,這個是很重要的!

「禪」後面加一個「定」,就是三昧。好!就算很簡單,你修小乘的,譬如說:毗婆舍那,叫做內觀法,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還是叫你進入定啊!了解一切統統要透過三昧的定,這個才是佛教,才懂得抓到了佛教的精要,才懂得佛法的要義。而不是說:我念念佛結結緣,我拜拜佛結結緣。這個當然也很好啦,這個也是一種善根嘛,也不是說不好;但是重點在三昧,重點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