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弘法利生,必須要了解接受的對像。譬如,我們講經,這個經是對什麼人講的?在什麼處所講?在什麼時候講?這些如果不清楚,不了解,你講的就不契機。
一切眾生的根性不同,要懂得觀機說法。我們對中國人是中國人的講法,對外國人是外國人的講法,為什麼?他們的文化背景跟我們不一樣,對於宇宙人生的觀察、想法、看法不相同。所以,我們的教學的方法不一樣,同樣是一本經,講的方法不相同。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歷史來觀察,佛當年在世,在印度對印度人講的那些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釋迦牟尼佛講的原文,祖師大德們給我們一講解,就變成中國的了,這就叫「本土化」跟「現代化」。
佛法是治心病的,佛法幫助我們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造作行為。我們中國人這些病癥跟印度人不一樣,經典所講的是原理原則,這個細節在運用上要重新加以解釋。
佛教是在後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傳到我們中國來。在漢朝時候,漢朝人的註解能夠對治那個時候人的心病,他們聽了非常得利益,很得受用。到唐朝,漢朝那個講法就不起作用了,為什麼?他們的心病跟漢朝人不一樣,必須要重新解釋。你看,註解一部經,漢朝的註解、唐朝的註解、宋朝的註解、明朝的註解、清朝的註解都不一樣。如果是一樣,一個註解就好了,何必要這麼多註解?於是乎我們就了解,經是原理原則,是永恆不變的;講法是隨著時代、隨著眾生的需要,作種種不同的解釋。每一個朝代人,他們的心病不一樣,所以古來祖師大德的註解也不一樣。
我們是現代人,我們的心病、我們的思想、見解,不要說是跟古人不一樣,跟三十年前就不一樣。換句話說,三十年前那些dafa師講的經,我們聽了得不到受用,由此可知,講經不容易。講經就是開藥方,要開得很準確,藥到病除,這個方子才是好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