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經典裡經常講的開悟、頓悟的悟是動詞,悟的對像是什麼?我們要悟什麼?

大安法師答:談悟,無論是漸悟還是頓悟,不要有一個「能悟」和「所悟」,在能、所裡面就永遠不悟——就是耽誤。實際上歸無所得,不由他悟,好像你回到家裡什麼都沒得。「以無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把有所得的心放下。那怎樣無所得?我們放下分別、執著。因為我們佛性本具的東西不能現前,就是有分別、執著。所以我們要把一些分別的東西徹底放下。原來我們執著「有」,這個「有」要以「空」來破;破了空你又執著一個空,這也不對;空也得放下,空空亦空,一空到底。

這個自性就是禪宗講的「向上本分」——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我們自性本具的清淨心是不染一塵的,是不離一法的,是沒有「二」的對待的。但說這些東西,仍然還是在語言當中,我們很難去表述。「心行處滅」,就是我們眾生本具的自性;「言語道斷」,這就是我們本具的光明的展示。我們要契入到「心行處滅」,心就是我們的念頭,把它滅了——沒有妄想、雜念,清淨了。

我們一個凡夫了解外部世界,包括表述一種世界,都離不開主、客體,談那個「除」,我們有個「能除」、「所除」。「我要除掉妄念」,那你的妄念能夠除得掉嗎?實際上妄念,你要照見它自性本空,既然是妄——虛妄嘛。這個妄念是從哪兒來的?也是從自性的真空裡面顯現出來的。它是真空自性顯發的「水泡」——像大海一樣顯發的水泡。

那個水泡怎麼顯發?是有風才能顯發。我們有貪、嗔、癡——無明的「風」,才顯現了我們的妄想、雜念。但妄想、雜念全體就是我們的真如「大海」顯發的情況,它們是一體的,是不二的。所以我們千萬別把它搞成個能、所,有一個妄念——我把「妄念」消滅了,才能顯發「真念」。要知道妄念的全體就是真念,就是真理。

那怎麼樣銷解這種妄念?念佛法門就是以一念轉換、攝受萬念。因為我們一天到晚的妄想、雜念非常多,像急流水,用天眼來看,都看不清楚有多少妄念,所以面對這麼多妄念,我們先以「一」來對「多」,就用一個念頭來收攝。所有的妄念你不管,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的背景還是有很多的妄念;雖然有很多的妄念,但你這句「阿彌陀佛」的力量大,阿彌陀佛就能收攝、收攝、收攝。這第一,這是一對多的關係。

再就是染和淨的關係。我們的念頭都是污染的,都是惡念,那就要用清淨的念來轉化污染的念。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念是清淨的念,這叫以淨念換染念。那麼這樣轉換,慢慢我們心就比較清淨。原來妄念很多,現在妄念就比較少;原來妄念很粗糙,現在妄念比較細。

那這樣念多了,即使我們念阿彌陀佛的念頭也是妄念——只要有念都是妄,真心層面是無念、無相、無住的,但是我們做不到無念、無住、無相,就借助一種念先轉換過來,打一個「楔子」進去,然後慢慢的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號——現在還有能念和所念,最後能念的心了不可得,所念的佛號開始是歷歷分明,以後這個所念的佛號也了不可得。這時候能念和所念的這種空性就現前了。

空和空,是沒有對待的,沒有矛盾的。「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心、佛、眾生都是同一真如,這個時候我們的無量壽、無量光就現前了。

你證到了寂滅的無量壽,那麼無量光就有了。「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淨極」就是心清淨到極點,你的寂定的心體之光就通達了。這種「淨極」就是寂的功能,光就是照的功能;寂就是無量壽,照就是無量光。我們念這個阿彌陀佛為什麼就是念這個心?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就是寂照;寂、照不二就是我們本具的佛性,就是真如,就是實相。能夠把這個佛號的全體功德彰顯出來,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阿彌陀佛——不是一個人所獨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