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普賢菩薩行願讚...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單刀直入、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信願持名,乘托阿彌...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憍睒彌國建吒迦林。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又...雨寶陀羅尼...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楞嚴咒修持儀軌...佛說咒時氣病經...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大三昧金剛真實...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國中有一婆羅門,名曰兜調,有子名曰谷。兜調為人急弊,...佛說未曾有經 後漢失譯人名出古舊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尊者...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千人...已申如實不空義 如如演說不取著 攝彼名句及文身 融歸一念成觀行 金剛者,喻現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剛,體則無上至寶...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園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萬善同歸集序 朝奉郎守司農少卿致仕輕車都尉長興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緋魚袋沉振撰 稽夫享四溟之廣,非聚流而弗充;...佛說八師經...四明尊者教行錄卷第一(並序)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 陳隋兩國師天台智者。悟法華經旋陀羅尼。嗣法性宗。以無礙辯才。剖...(名數)菩薩於初地所得之智慧門也。明者慧也,門者入也,又差別也。慧能通入百法之真性,故曰明門,又百法之慧各有...一般謂之墨跡、書跡、手跡。又作墨跡。指用墨筆直接書寫於紙、絹之筆跡而言。在日本茶道中,特指禪僧之墨寶。初時,...
修補觀世音菩薩佛像手臂,觀世音菩薩亦醫其手臂 湖州有一個村婦膀臂疼痛很久,一直沒好。一天夜裡,村婦夢見一個白衣...
如果把社會中的人,按工作性質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成白領階層、上班族和打工族。除此以外,還有非社會主流的像囚犯...佛教有一個名詞叫「愛語」,意思是指慈愛的語言、態度與表情。也就是能夠把自己內心想要對人表示的關懷、體貼和勉勵...
問: 有些未聞佛法的人臨終念幾句阿彌陀佛也能成功解脫,是否太過於簡單? 大安法師答: 這都是凡夫的知見。要知道,...
大家在勸進行者,做阿彌陀佛使者,幫助眾生往生這一點上,方法和渠道有很多。比如我們身體力行,讓大家從我們身上產...在印度有一個江洋大盜,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殘,殺盜淫掠,世間上的惡事無不做盡,官府於是下令緝拿,要將他繩之以法...
母親俗名李香雲,法名勝修,生於一九二七年農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壽縣農旺鎮黃坳村七組人。母親從二〇〇七年開始念...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這是為什麼?人的相貌是這個人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某人經常愛貪小便宜,每動一次此念,就收...印祖文鈔中有一篇《示周餘志蓮女居士法語》,開篇第一句就是: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 感覺這是一句非常讓人...
問: 我的丈夫對我信佛不太理解,以為佛教是燒香磕頭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樣才能消除他的誤解呢? 淨慧法師答: 作...
印光大師說一切從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報和智慧。學佛要知道怎樣來修福修慧,這就要從恭敬開始學。恭敬,落實到...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經常念這句話。希望大家也能多念無常迅速,多念修行了生死。用功時雖然辛苦,但將...
【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
上篇:【註音版】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 下篇:【註音版】佛說不增不減經 |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苾芻身患痔病,形體羸瘦、痛苦縈纏,於...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註音版】楞嚴咒修持儀軌
【註音版】佛說咒時氣病經
【註音版】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兜調經
佛說未曾有經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心釋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萬善同歸集
【註音版】佛說八師經
四明尊者教行錄
【佛教詞典】百法明門
【佛教詞典】墨跡

以敬信心造觀音像感應三則

現代人為何活得這麼累
聖嚴法師《愛語》

臨終念幾句佛就能解脫是否太簡單

【推薦】做彌陀的使者
蜘蛛之絲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淨土
人的相貌是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印光大師一句讓人目瞪口呆的話

怎樣才能消除家人對佛教的誤解

學佛要知道怎樣來修福修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