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文
舉名者,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即是全體一心,心包眾德,常樂我淨,本覺始覺,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萬名,皆此一名,攝無不盡。專持者,眾生學佛,亦有無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該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該百行,四諦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恆沙微塵一切行門,攝無不盡,故名守約。
蓮祖於此疏文開顯持名之不可思議功德,直將阿彌陀佛因地建立「以名號度眾生」之衷懷,徹底圓彰,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辯,何克臻此。
此段精妙開示意謂,阿彌陀佛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誠如《華嚴經》所示:「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盡說佛功德。」然阿彌陀佛之無量功德,諸如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諸威神願力、慈悲光明等,今但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或六字洪名),具足該攝,無欠無餘。
何以故?以阿彌陀佛(光壽交融,寂照不二),全體即是當人靈知靈覺本具之一心。此有二重法義:
一者阿彌陀佛即是全體一心,以阿彌陀佛稱性發願,願行相資,福慧圓滿,得以復歸本源究竟覺體。
二者阿彌陀佛四字名號,即是全體一心。以阿彌陀佛名號內具二義,一是實相身(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二是為物身(內具拯濟群生之悲願功德)。阿彌陀佛舉此功德體作彌陀名號,故四字在我心中,明明歷歷,迥然獨照,四字之外無我心,我心之外無四字,即心即佛,心佛一如。
眾生本有心性,具足無量無漏性功德,亦受無量名。此疏文略述四種功德名稱:
一者常樂我淨。不為三際遷流曰常,超越苦樂對待曰樂,具八自在我曰我,離無明煩惑曰淨。在凡夫分上,稱為性具涅槃四德。在諸佛分上,名為果證涅槃四德。
二者本覺始覺。本覺義者,心體離念,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本來妙明義)。始覺義者,依本覺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方始出纏義)。
三者真如佛性。真如者,謂心性不生不滅,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不可言說,故名真如。佛性者,離四句絕百非,超情離見曰佛性。
四者菩提涅槃。諸佛所得之智曰菩提(如如智),諸佛所證之理曰涅槃(如如理)。證知性德果覺百千萬名,皆由此一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攝無不盡,一名具一切名,一切名入一名,名字法界,妙德難思。
又就行門而論,眾生學佛,亦有無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具足該攝一切行法,舉一真法界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性具足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四諦(苦、集、滅、道)、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乃至八萬四千恆河沙微塵數一切行門,攝無不盡。所謂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出;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吾人信解此六字洪名,乃一切大小乘佛法行門之總持陀羅尼,自應死盡偷心,一門深入,矻矻(kū,勤奮)稱名,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不換題目。誠如徹祖偈云:「一聲佛號一聲心,法藏門開深復深。萬論千經都話盡,分明題目只而今。」冀諸同仁,固守如是持名之簡約法門,捷登蓮邦,速成佛果。何幸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