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

這個憶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慈悲,憶念佛的光明,憶念佛的神通,憶念佛對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你去憶這個。那這裡講這個憶,憶就是回憶,實際上這個憶裡面包含著更深的意思。

實際上無量劫以來,阿彌陀佛隨形六道,曾經跟我們有過直接和間接的法緣關係,曾經跟我們結過緣。但結的這個緣,我們忘了。忘了,又透過一個信息,再啟發你這種已經遺忘的跟阿彌陀佛結過緣的這麼一個善根。

雖然忘了,它已經在我們的內心的原型裡面它有這個種子。這個種子一旦激活之後,就會憶。憶,就是我曾經熟悉的東西只是忘記了,那更深切地來說,我們的自性含藏著無量的性德,大涅槃的常樂我淨都有,乃至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我們的心性當中完整具足,只是佛把這個我們自性本具的德能給它彰顯出來了,給它表達出來了。所以透過憶佛——憶這個果地上已經成就的佛的功德,是要把我們正因佛性具有佛的功德給它激活,這才具有一種憶的內涵。憶就是我們本身具有的那種印象、圖像、原型。

這個念,念佛。念佛就是作用在我們現前這一念心,上面是一個「今」字,今就是當下的心。當下的心,要系緣這個佛號或者佛所建構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你且去念。那這個念佛,一般它不是口字旁的念,而是用你的心去念。你如果只是口念心不念,那不叫念佛。所以這個佛號一定要從心裡出來,口裡念出聲音,再耳根把這聲音又聽到心裡去,這才叫念佛,形成一種內循環。你的生命,全部的生命通過這個念貫注在這個佛號上,這就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所以下手處,不管眾生的心多染污、多散亂,給它系緣之境就是憶佛念佛,把佛的境界作為我們所繫緣之境。

那這樣就是一個根本性的轉換。如果佛是一個真如自性的話,我們在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眾生心是無明的心,修行就是長期熏習的過程,熏習的過程就是轉依的過程,要轉我們眾生心為佛心。轉煩惱依菩提,轉生死依涅槃,轉愚癡依智慧,要實現這樣的轉依。這都是在憶佛念佛的過程當中實現這樣的一個熏習。這熏習,這就是功夫上說由熟變生,由生變熟,熟處變生,生處變熟。

熟處,就是我們現在眾生心很熟的都是五欲六塵境界,舉心動念都是想五欲六塵,不需要去作意就會想這些東西。但是眾生心要去想佛的功德,要你去念佛,那開始要非常勉強的,一定要給自己定功課的,一定要去完成的,像小學生一樣地監督自己的,因為佛號對我們很生疏。那要通過一個憶佛念佛的長期的熏習,慢慢地我們對五欲六塵、家親眷屬、恩恩怨怨、人我是非這些很熟的東西把它變生疏。然後把生疏的佛號、極樂世界莊嚴、阿彌陀佛的願力,這些生疏的變成熟。要有一個生和熟的一種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