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人生當中最終極的問題

【或問終身。菩薩曰:「汝問終身耶?我這裡沒有斷終身的法。為因菩薩歷劫修行,不曾學得這事。然汝亦太愚癡,終身便不過如此,問他何益?汝何不問頭兒白了,面兒皺了,身子軟了,無常將次到了,閻羅大王面前,如何抵對他一言半句,免得被披枷帶鎖去。這事汝何不問問?」】

宜問脫輪迴之法。你應該要問一個大的問題:怎麼了脫輪迴之苦——這個方法。這是針對什麼來說的呢?當時有人在臨壇,他問菩薩,問什麼呢?問終身,終身就是問自己的命運:我的命怎麼樣呀,有不有財呀,活多長壽命啦,等等這些,問這個,這叫禍福吉凶。

覺明菩薩針對這個人來說:你要問終身的命運嗎?我這裡可沒有斷終身的法。為什麼呢?因為菩薩無量劫修行不曾學到這件事情,意思就是說,自利利他的菩薩道,是要解決人生當中最終極的問題:了脫生死輪迴之苦,成就自性本具的佛性,這才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大事。

現在一般的人,由於這種世間的心很重,看不破世間命運的好壞都是夢幻泡影,這就是愚癡,所以他就必然就喜歡問這些命運的情況。所以你看佛門裡面——寺院為什麼抽籤算卦那麼多人非常熱衷,是最跑火的地方。那有的寺院呢也用這個來謀取寺院的利益,甚至還故意串通,現在有些地方的旅遊團隊跟這些所謂的旅遊寺院就搞成了一個商業鏈。商業鏈呢,就是帶了一個旅遊團隊來故意到一個寺院,有一個大師在那兒,或者上師,這個上師就在那裡給他算一算,弄一弄,說說他的終身命運。

說完了之後,旁邊的那個導遊就說:哎呀,說得很好呀,大師今天說的,你們也做點功德吧!人家不好意思就做功德了。或者幾百塊,甚至幾千塊,甚至他們串起來:實際這個所謂的大師他也並沒有宿命通什麼,也算不準。

那個導遊呢,就會把這些遊客的基本情況、家庭背景、身體情況,先提前告訴這個所謂的大師。「大師」了解這個信息,跟那些人講,講來講去還講得是那麼回事,好像是真的似的,搞得人家就更相信,都掏錢,現在把這個都搞成一個商業鏈了。這個事情搞了這麼多年,但還是生意很跑火,這就是由於一般的人都很愚癡,他喜歡問這些東西。實際上在佛法——正法裡面,算卦呀,算命啦,抽籤啦,這些都屬於邪命了,五種邪命之一,是不許可的,是犯戒的行為,不能用這個去謀財的。

所以你看覺明妙行菩薩在這裡,就很直接了當說:你問這個東西是太愚癡了,終身也不過如此嘛!你問它有什麼利益呢?你活一百歲,跟你活七十歲又有什麼差別呢?你財富的多少,最終臨死你一點都帶不走。再加上人的一生的命運,確實是有命運,這就好像看電影一樣的一幕一幕下去,既然它會這麼演過來,你提前知道它的結局又有什麼意思呢?你就順著它的過嘛!但是你要關心最應該關心的問題。

菩薩說:你為什麼不問問你的頭髮快白了,臉面上的皺紋多了,身子骨也軟了,死亡——無常很快就要到了。你就到閻羅大王面前接受閻羅王的審判,閻羅王旁邊有一個業鏡,那個業鏡一照,你一生行為造作,善惡業,乃至舉心動念,都在業鏡裡面照得一清二楚。這時候面對你一生的行為,你造業這麼多,閻羅王就得把桌子一拍:你為什麼這樣,你為什麼那樣,你怎麼辯解?怎麼用一言半語來辯解?在這樣的惡業面前,你怎麼避免下地獄遭受苦刑那種披枷帶鎖的結局?

菩薩講這個是非常嚴峻的。你不問問:你身上惡業這麼多,即將要到地獄裡面去,你怎麼避免下地獄的果報?你不問問這個,你問你能活多長壽命,有多少錢,「我一年一年的八字流年怎麼排」,你問這些幹嘛!重要的問題你為什麼不去問問?

這就向我們點示,我們生命當中的終極關懷直指生命的大事:了生脫死——輪迴之大事。不要在那些人天福報,這些小枝節上去浪費自己的光陰;因為那些都是不真實的,都是一個接一個夢,夢幻泡影的事情;好也罷,壞也罷,都是假的。為什麼不關心真實的事情?那這裡跟前面一起來看,這個菩薩處處指點要把道念生起來。道念生起來,他馬上行為就不一樣了,就不再像原來因循苟且去過日子了,就得要奮發起來,在道業上專注他餘下的生命了。

蓮池大師在他的《竹窗隨筆》裡面寫了一個他同時代的故事,叫「今日方閑」。說杭州有一個中年人,他臉上長了一點麻子,姓魯,大家就叫他魯麻子。可能青年、中年都忙於事業;等到中年一天,他把子女都集中起來了,說:我現在世間的事情都做完了,這個女兒嫁出去了、兒子娶親結婚了、這些事情都完成了,你們也都可以自立了,那我現在要求閑「吾將求閑」。他怎麼求閑呢?他有一個特別的做法,叫子女把棺材打好,把這個喪事,就是死亡的喪事,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準備好,就在那一天出殯,讓子女都披麻帶孝引著這棺材,自己在後面坐著轎子:就是讓子女做一個把自己送殯的場面。

他在西湖做了一個別墅,然後他全家人把他棺材送過去,他把棺材放在別墅的庭院中間。就跟子女說:好,就算你們出殯把我送到這裡了,你們都回家了,我再也不回家了,你們也不要過來了,就當我死了,在門口寫了四個字:今日方閑。帶著棺材在那裡開始修行,一輩子再也不回家,不到城裡去。這就是他生死心切,真的要辦成這個事情就得要動真格的,要在心理上跟家人、跟親屬都劃清:今日方閑,我再也不管世間任何事情了,就是修行。

由這件事情,蓮池大師非常感慨,發了一個議論,他主要是對出家人發的「出家者,本閑也」,本來是很閑曠的。但是看看呢,反而出了家還麼勞形苦志,還這樣奔走名利——每天忙得不得了,每天忙於名利而不知道休息:你對比一下,人家一個居士,中年人,都「今日方閑」。你一個出家人天天去忙於名利,還忙得團團轉,那你可能在你的寮房要寫四個字:今日方忙。那不是今日方閑了,今日方忙,忙忙叨叨。這些都要我們引起警覺,我們一定時時關心生死之大事,世間的名聞利養的心要把它放下。

雖然有些弘法度生的事情,也不要執著,隨分隨緣地去做,還要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淨業能否往生之大事。身、口、意三業都要念茲在茲;這個大事,在我們內心把世間的念頭要逐步地洗滌乾淨。這樣才能衝破三界六道長久輪迴的鐵網,蒙佛慈力加持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最要明白,最要辦的一件大事。好,南無阿彌陀佛!

《西方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