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上,都能體會到人生百態。縱觀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乃至藝術家,他們都在不停地探討、追索人生的真相。作為佛教徒,作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也不例外。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我們會觀察到,從小到大經歷了不少的變故,或者痛苦或者快樂。但是在這些經歷中,總有它共同的規律。

有些人會相信命運,也有些人可能又不相信命運。那麼人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人生的現狀到底是什麼?實際上,我們人生的整個過程,無論是外在的國家、社會乃至世界,或者內在的家庭、身體乃至你的起心動念,都是生活在一種慣性的業力中。所以,人生的現象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慣性和業力。

慣性是什麼?佛法告訴我們就是習氣,習以為然、習慣成自然的這個習氣。這個習慣會改變一個人,會推動一個人往哪條路上走。兩千五百多年前,中國的孔孟老莊、印度的釋迦牟尼佛乃至西方國家的聖哲,他們出現在世間,提倡各種教育,建立各種宗教,就是為了來改變我們的不良習慣。

為什麼要改變?因為我們現在的慣性會引導我們趨向痛苦,趨向於不能自拔的未來世界。也就是說,你將來要去什麼地方,就看你現在的慣性、習氣。這個習氣就像冰糖葫蘆,是一串一串地串起來的。佛法裡面有個詞叫串習。你前一個念頭跟後一個念頭之間,必然是有聯繫的。我們在吃飯時,總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今天要做什麼、明天做什麼,也是有個連貫性。這個連貫性,如果從短暫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觀察到,就是當下的每一個念頭。大家之所以能坐在這裡,是因為已經有很長時間的修學佛法,聽聞經教乃至念念不忘地想來。如果是莫名其妙的、突然爆出來想來這裡的,這個可能性是極少的。

在現實的每一個現象中,我們用依果尋因的辦法,就能看到你人生的結果,也能看到這個結果的來源。它一定是從過去一點一點地發展而來的。我們可以追溯到小時候,當小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養成這種生活習慣了。

對於這一期生命的開始,古人從人的本性開始思考。古人講:「人之初,性本惡」。所謂「人之初,性本惡,其善者偽也」。這個虛偽的「偽」字就是說:人最初的習性本來是惡的,之所以能有善,大家會做善事,這是人為的結果。虛偽的意思就是人為的結果,後天的習氣可以改善我們的人生狀態,所有的善事都是你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改善自己而來的。也有人講「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善心。

那麼我們佛法講「人之初,性無記」。不存在善或者不善。人的性,是根據你的習慣而來。我們這一生的習慣是前一生的習慣延續而來的,絕不是空中突然爆出來的一個我。

這個世界的形成和人生的形成,同樣都是由於某一種習慣,強烈地推動而來。就像在人生的每一步選擇上,每個人會習慣性地選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去做。是不是?你認為其次重要的,就其次去做;認為不重要的,也可能就不做了。

學佛也是這樣。你說:我很想學佛,但我妄想很多,放不下。那你就看看,是學佛最重要,還是其它事最重要?假如你認為其它事最重要,你就一定不會認真學佛。假如你認為學佛用功、當下的念頭最重要,你一定會在當下的念頭上,好好來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