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知母:無始劫以來,在流轉輪迴的過程中,一切眾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也都做過我們的敵人;眾生無數次地利益過我們,對我們有恩;也無數次地傷害過我們,跟我們有仇。但是我們不能計較他們對我們的傷害,要憶念他們給予我們的幫助與恩德。因為我們要解脫、要成佛,若是繼續沉浸在他們對我們的傷害中,就無法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只會感受痛苦。

痛苦與快樂是怎麼來的?去執著眾生對我們不好的地方,然後生起嗔恨心,

不擇手段地想報復他們,這種不清淨的心念不僅在當下使我們感受痛苦,還會導致我們繼續造惡業,將來仍要感受惡果。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無論是暫時還是究竟,這種記恨、報復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非常下劣的,只會給我們帶來更深切的煩惱和痛苦,不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去掉這些想法,不能從眾生曾經傷害過我們的角度去考慮。如果去憶念眾生對我們的幫助、利益與恩德,我們的內心當下是快樂的、清淨的,並且進一步地想報答他們,這樣會給我們帶來暫時與究竟的快樂。

仇恨都是痛苦的因,感恩都是快樂的因。如果我們想獲得快樂,不願意感受痛苦,就要忘記怨仇,時刻憶念眾生對我們的幫助和恩德,甚至想著要去報答恩德。

第二、知恩:首先思維現世的母親對我們的恩德。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我們的生命是母親給予的,從出生時起,母親慈愛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會我們一切,撫養我們長大成人。母親特別喜歡、疼愛我們,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全部是母親給予的。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個暇滿的人身,現在這樣一個學佛修行的機緣與條件,也是母親給予的。無論是從世間的角度,還是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母親對我們都是恩重如山,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仔細思維以後,我們一定會從內心裡對母親生起知恩、報恩之心。

然後再將範圍擴大,思維身邊的眾生以及所有的眾生都在六道輪迴中不止一次地做過我的母親。究竟做過多少次呢?佛在經中講:「地土摶成棗核丸,其量不及為母數。」是說將整個大地的土都摶成棗核大小的丸子,堆在一處,用它們來計量任何一個眾生做我們母親的次數,做一次放一個丸子,做第二次再放一個丸子……直到所有的丸子都放完了,該眾生做我們母親的次數還沒有結束。通過這個比喻我們知道了,每一個眾生做我們母親的次數都是無以計數的。這是知母;眾生做我們母親的時候也和現在的母親一樣,慈愛我們,賦予我們一切,對我們也是恩重如山,這是知恩。

第三、報恩:我們真的知母、知恩了,就想報恩了。報恩就是要報答她們的恩情。通過對現世的母親生起知恩和強烈的報恩心,再進一步擴大範圍,對一切眾生也生起同樣強烈的感恩和報恩之心。這個時候心裡就會想:母親想要什麼呢?她們都非常想獲得安樂,都不願意感受痛苦。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她們都想得到快樂、幸福,卻始終沒有得到;她們不願意感受痛苦,卻至始至終沒有離開過痛苦。母親多可憐啊!這樣你的悲憫心就生起來了,就會去找原因。

她們為什麼這樣?因為她們是愚癡的、顛倒的,所做和所求是背道而馳的。她們求的是快樂,但是所做的一切卻不是快樂的因;她們不願意感受痛苦,但是所做的一切卻是痛苦的因。她們不知道善惡的標準,也沒做到斷惡行善;她們不明白因果,也沒有做到取捨因果。「她們想得到快樂,我要給予她們快樂,要讓她們修持快樂的因;她們不願意感受痛苦,我就要拔除她們的痛苦,要讓她們斷除痛苦的因。」

想拔除他們的痛苦,這是悲無量心;想給予他們安樂,這是慈無量心。為什麼說是無量心呢?因為對境是所有的父母眾生。眾生是無量的,所發的心也是無量的,獲得的功德也是無量的,所以叫無量心。有量、有界限的慈心悲心是升天的因,不能成為菩提果的因、成佛的因。只有無量才能成為成佛的因、菩提果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