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形壽皈依三寶

佛在《佛說大名經》中說:

受皈依者,先要懇切懺悔,生恭敬心、清淨心,長跪合掌,在皈依本師前,依師長教,自己立下誓願說:「我弟子某某,盡形壽皈依佛,兩足尊;盡形壽皈依法,離欲尊;盡形壽皈依僧,眾中尊。」(三說)

「願大德憶持,慈悲護念,我是優婆塞(夷),我從今者乃至命終護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說)

三說就是要說三遍,一定要牢記不忘!懺悔就是「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告別過去,把握當下,創造未來。不告別過去,就不會走遠!

讓我們來分享一下:

所謂「盡形壽皈依佛,兩足尊」:盡我一期的身體和壽命,我都要皈依佛。皈依佛怎麼樣?所謂「兩足尊」,我們要修福,要修慧。修福,就要去努力行動,不怕吃苦和吃虧;修慧,就是身心輕鬆自在,沒有煩惱罣礙。通過修福中去修慧,通過修慧中去修福,福慧雙修!

我們現在有一些人,只有福報,沒有智慧;還有一些人,只有智慧,沒有福報。這是兩個極端,不是學佛!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不付出,不結緣,那麼,怎麼能有福報呢?福報不是發財樹、貔貅獸、財神爺、水晶球……而是佈施!但如果只有福報,而沒有智慧,那麼你也不會花錢!你是有很多錢,但你胡亂地花,最後怎麼樣?出事了。這樣的事情很多,所以一定要兩足尊。

所謂「盡形壽皈依法,離欲尊」:盡我一期的身體和壽命,我也要皈依法寶。皈依法寶怎麼樣?離欲尊。如果明白了無常、無我、解脫的道理,那麼種種誘惑對我們來講,不起作用:不攀緣,有就有,沒有也無所謂。這個自在!離欲尊,不是沒有,而是不執著,是沒有希望和企圖,如此,人生就會無怨無悔。

所謂「盡形壽皈依僧,眾中尊」:盡我一期的身體和壽命,我都要去皈依僧寶。皈依僧寶怎麼樣?眾中尊。為什麼眾中尊?別人愛的,我們不愛;別人貪的,我們不貪。我們能夠割愛辭親,剃除鬚髮,息心達本,能夠去擔當,去負責,去弘法,這就是眾中尊。這個尊,不是驕傲,是我們必須這樣去做,身份決定義務。而我們做了,覺得心安理得;如果沒有做,就會羞愧難當,不務正業!因為名正言順。

就像護法居士,護的應是佛教正法,在需要的時候應該站出來!這是他的責任。但現在的很多信徒,在需要的時候找不到人,而且護的不是佛教正法!那就稱不上護法居士了。皈依的人很多,但是能夠擔當負責護持佛教正法的人很少,甚至有些人挾佛挾僧,借教斂財。這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不正常現象!

所謂「願大德憶持,慈悲護念」:願大德來加持我,接受我,護念我。當然,我們在皈依時說的內容可能不一樣,但是意思相同。

所謂「我是優婆塞(夷),我從今者乃至命終護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所謂護生,就是愛護生命,不但要護生,而且還要護法。你不能說,你學佛了還殺生,那不可以。佛教不是說你皈依之後不能吃肉,但是不殺生是一定要做得到的。

皈依三寶是在家信徒入道的戒法,同樣,也是出家信徒必備的功課!所以應從證明師求受。

證明師,就是三師七證。三皈依時最好是三師七證,而不應該是一個人,所以極樂寺的三皈依一直都秉承著三師七證的規則來完成。這樣的話,這個儀式就比較莊嚴,也比較隆重,當然,也不是太複雜。因為這個儀式,讓你深深地記住這樣的一個情景,無論什麼時候回憶起來,都去反思反省,都去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擔當?有沒有負責任?對於皈依三寶的內容,我有沒有過毀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