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跟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有緣,依照經文的意思,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就應當得度,可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還是這麼苦?這還得有緣。我們天天念地藏菩薩聖號,我引述經上的兩句話,地藏菩薩自己說的,有很多眾生沒有聽見我的名字,「不為名聞,云何懸念?」連我的名字都沒有聽到,怎麼念我的名字?對於這點我們有些懷疑。我們天天在念,怎麼說還沒聽見地藏菩薩的名號?
《占察善惡業報經》上是這樣講的,要有至心!用占察輪的時候,一定要至心。沒有至心,就沒有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也就是跟地藏菩薩不相應。堅淨信菩薩問地藏菩薩:你說一切眾生要學習懺悔法,要我們拜地藏懺,要得至心,若不能至心,什麼現相也得不到,甚至於「不為名聞,云何懸念」——根本沒有聽見我的名字,又怎麼念呢?也就是說沒有念。明明在念,我明明聽見了,為何沒有念?你不至心。
《占察善惡業報經》說:「若彼眾生雖學懺悔,不能至心,不獲善相者,設作受想,不為得戒。」什麼也得不到。我們學法的時候,往往沒有依法去做,受了三皈依,你不行三皈依,還算佛弟子嗎?受了五戒,不持五戒,算得戒嗎?含義就是這樣子。
堅淨信菩薩就問地藏菩薩說:你所說的至心,什麼樣才算至心?何等為至心?這是堅淨信菩薩問他。地藏菩薩就答:「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大家從我念的這一段經文就可以知道至心的重要。《十輪經》後面的經文也會講解。前面是總說它的功德而已,並沒有說他所做的事實。
但是學經的時候,要先把這部經的含義、互相矛盾之處找出來;解決你認為有矛盾的地方,先把懷疑解決了,以後才能夠至心、深入,才能夠得救,才能跟菩薩的願力相應,跟你所求的相應。如果不依法,不依法就是學法而不依法,這是我們的通病。
學經,不依照經,這又怎麼解釋呢?很多學佛者,佛教他怎麼做,他不那麼做,之後,他還要抱怨,說佛法不靈。不是不靈,而是你沒有做,或者做得不如法。一定要依法。有些事情在理上是可以通的,在事上是絕對不行,因此懂這個道理之後,才明白為什麼一天拜懺、念地藏菩薩,好像還不滿足我們的要求。
還有在菩薩的加持當中,有一種很明顯的現象——或者在夢中,或者看見地藏菩薩加持,你的災難立即消失,立即可以明白,心開意解、惑業消失,這叫「明加」,是很明顯的。還有一種「冥加」,就是暗暗地加持你,一步一步地引導你。
如果明意加持你,菩薩有智慧,我們沒有智慧,就容易驕傲。或者夢見相好光明,你就到處宣揚加持、邀名邀利:「昨天晚上地藏菩薩對我放光,我好快樂!」別人一聽,你有成就了,趕快遞紅包,供養你,完蛋了,你就墮落了。所以,在求的時候一定要懂得這種勝解,不論學哪部經一定要依法學,你不能超越。
不是說頓悟嗎?頓悟離不開事修。你別看人家開悟,一聽聞就理解了,之後就得了殊勝理解,得清淨輪相,他不是現生,而是多劫而來的。我們看工人拿起工具非常熟練,一會兒就做好了,你搞得滿腦頭是汗,還摸不清怎麼下手,而且做出來的成品還是次品。這道理是一樣的。
先懂得這個道理,你再來聽這部經文的話,菩薩定力的加持,乃至於菩薩所在的國土,隨便在哪個地方,好多眾生都能夠得到利益,你自己就可以感覺到。
我沒有看見,為什麼我的感受是這樣子呢?為什麼經上說的是這樣子呢?這兩者好像不相應,應當懂得這種道理,你連最起碼發願的至心都沒有,只有欣樂的至心,聽到地藏菩薩很感動,這只是希求心,還沒有達到至心。
至心有一定的樣子,發了至心,像勇猛精進心,還分為三心,到了深心,「地藏菩薩就是我自己,我就是地藏菩薩!」這樣去觀想就相應了,你所證到的境界自然就不同。像聽聞到地藏菩薩就能夠捨棄一切,什麼都交給地藏菩薩的程度,我們還做不到。
還有根據《占察善惡業報經》裡面所要求的,使用輪相的時候,應當怎麼樣拜、怎麼樣依法。求什麼得什麼,那得要有功力,勇猛至心,要二十四小時,不分晝夜懺拜、稱誦名號、誦《地藏經》。
叩頭禮拜,並不是依照懺本,拜一次就算了,要連續地,是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對我們凡夫,對我們現在的體力、跟我們的身心,依照菩薩的規定,我們做不到。那就要有加持,你只要真正去做,就有加持。
以前有一位祖師,他就是以他的生命來修持的。因為他愛打瞌睡,昏沉特別重,就把自己擱到必死之地。人人都畏死,他就到懸崖上面打坐,看自己還睡覺嗎?一睡覺,就落下去,落下就死了。這樣子能制止煩惱?不成的。
他坐一坐,支持不了就摔下去,韋馱菩薩就把他馱上來,他就問:「何人護法?什麼人把我救上來?」護法韋馱告訴他:「我是韋馱菩薩來護你!」他一聽就生憍慢心。他說:「南瞻部洲內像我這樣修的人恐怕不多!」韋馱菩薩說:「像你這樣的人,我看見太多太多了,像牛毛那麼多。像你這樣的驕傲心,我十劫後再護你的法!我十劫不護你。」韋馱菩薩就隱了。
他一想:「最初也沒有求你護法,你護也好,不護也好,我還是照樣修。」他又坐,坐久了支持不了,肉體是有限的,他又墜下去了,韋馱菩薩又把他救起來。「你不是不護法我?怎麼又護?」韋馱菩薩說:「你一念超過十劫,我說十劫不護法你,但這一念精進心超過十劫。」
當我們在危難當中或者困難當中,有沒有生起這一念超過十劫的心?有沒有?經常說放下身心,我們有沒有放下,自己很清楚。
根據《十輪經》的這段經文,佛是答覆好疑問菩薩說的,不是地藏菩薩讚歎自己的功德,這是佛說的。佛說的這位善男子,就在他所應住的國土當中,由於他的定力、願力、慈悲心、道力,只要他在那兒,那個地方就吉祥。不過也要這個地方的眾生跟他至心相應,不相應還是得不到。
但是,有的地方又說,像在《地藏經》第十二品,佛對觀世音菩薩說:這位地藏菩薩對此土眾生特別有緣,只要眾生有求,眾生有念,都可以得到加持——要求不是這麼嚴。
而且《地藏經》第十三品中,佛最後囑託:末法的眾生,以你的神力、願力,一定要救護。地藏菩薩就發願說:在末法的時候,只要對佛法有一點兒的善根,一微塵、一滴水,對佛法有善根者,我一定救度他,讓他得解脫。
這跟我們前面提到的至心相應,兩者結合起來看,學法不能在文字語言上起執著,否則就會產生退心,你的心就不會至誠。地藏菩薩說:對佛法有一點微塵、一滴水的功德,我都會救度——現在我對佛法有很多功德,我不只一滴水,地藏菩薩怎麼不救護我?這樣你就會生起抱怨想!
佛法要面面觀、時時修,要這樣地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