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改換工作、生活環境已很常見。如何面對新的環境,適應新的環境,在新的環境中提高自己,是許多人可能碰到的問題。

一、面對新的環境

人有一種惰性,習慣於安於現狀,一旦掌握了某一範圍內的應對能力,便基本上依照一種慣性工作、生活,不能根據情況的變化來適時地調整自己。

筆者做了七年的高校老師,最近不得已改調到校圖書館做圖書借閱工作。一時心中難以轉過彎來:把一個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安排做這樣的工作,豈不是浪費人才,豈不是一種不公平!當習氣發生作用時,身體變得沉滯,如受纏縛;心也開朗不起來,念頭跟著生起,開始怨天尤人:以前作教師,課餘時間多,可以自主安排,可以用來做喜歡做的事,現在得每天上八個小時的班,聽說在班上管理很嚴,不可以看書,那我如何做學問?即使我於這種轉變能看得開,又如何面對他人的看法?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貶謫吧!

以上諸多計較,內心也知道不合於道。我相信,這樣的安排必有其合理性,我可以從工作、生活環境的改變中學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比如從局限於精神領域的玄思中走出來,學會與人交流,在與人交流中轉化自己的習氣,以正知正見影響他人等等。因此,我得從以上心態中超越出來,真正以一種合道的心態、平常的心態、無住的心態實現自心的轉化。我在心裡告訴自己:

1、佛菩薩以內在的提高為根本,以自利利他為己任,並不揀擇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從事的工作。在任何時代,任何階層,都有許多大乘菩薩「內秘菩薩行,外顯凡夫身」,通過種種方式,與大眾打成一片,隨機教化他人。自己若把心掛在不同環境的高下比較上,掛在不同工作的優劣上,不要說利他,便是對自己都沒有抓住修行的根本。所以一定要首先提醒自己把心放在自性的磨煉、提高上,對外在的變化視為無常幻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做到這一點,才能進一步談得上與周圍大眾打成一片。通過自身的修行、反省,打破自身的幻想執著,也打破他人的幻想執著,與大家一起共上菩提路。

2、對於世俗的事業,應隨順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不能執著在自己習慣於作老師,習慣於作學問上,到新的環境中,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盡量把事情做好,不該做什麼就放下。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把自性的磨煉放在首位,對於世間的工作應以無住的心態去做,以歡喜心去做,以安祥的心態去做。

3、對於他人的看法與眼光,正確的則提醒自己改進,不正確的則應視為幻妄,提醒自己時時生起正知正見,發正言正行,以正知正見正行影響他人,而不是讓他人的幻妄影響自己。

4、在新的環境中會接觸到什麼樣的人,碰到什麼樣的事呢?對於未知,總是不由自主生起一種恐懼或者說一種憂慮,覺得還是過去熟悉的環境溫暖,這實際上正是自己的住著心、習氣,是輪迴的根本,必須從中掙脫出來,不為外境的變化所牽轉,心無罣礙,安於自性,安於當下。自性是恆常不變的,是所安心處;當下不用留戀過去,不用操心未來,是所立足處。

二、在新的環境中

真正投入到新的環境中,我們會發現,掌握工作技巧本身並不是一件難事;而與人交流卻有很大的學問,也最能磨煉自性,轉化習氣,增強內在的張力與靈性。

1、進入工作環境,做好本分事,認真做事,是獲得他人認同的基礎。

2、進入新環境,一開始難以被該環境中的人接納,彼此矜持著,禮貌相待,這是很正常的情況。要相信,時日一長,相處久了,便能相互認同。最關鍵的是你要主動努力,盡快記住同事的姓名,友善待人,不懂就問。給新的同事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於你以後朝好的形象方面發展。

3、在新的環境中,我們傾向於期待別人接納自己。實際上積極爭取他人接納自己的同時,還應樹立新觀念,樹立主人翁意識,要求自己接納他人,善以待人,主動與人交流,而不是封閉自己,被動地等待他人的認同與接納。

4、給他人關愛,是與人交流的最好方法。給他人關愛,最關鍵的是內在關愛他人的氣氛,而不是表面上的禮貌。若局限於言行上的禮貌,並不能促進內在的交流,難以達到真正的融洽。

5、與人交流,要求建立在本性基礎上,與內在本性的能量貫通,自立、自主、自信。表現在與人交往上為:隨緣、不人為、不違心、不隨便附和他人。

6、許多交往的障礙實際上源於自心,在許多時候,對人對事,我們顧忌太多,腦子裡轉彎太多,結果表現得拘謹。實際上對人對事的反應,只要於己於人有利,不妨表現出來。我們沒有必要人為地要求自己熱情,我們只要在與人交流過程中,隨時解除自己思想上的束縛,自然能達到越來越與人和諧一體。

反省的作用也在於反省自己思想上的執著、障礙,及時解除。我們越解除思想上的束縛,我們就會越自然開朗。一旦我們解除了所有習氣的束縛,便能通體透脫,充分發揮內在本性的能力,不僅能令自己解脫,同時也能在與人交流過程中令他人解脫。在與人交流過程中,我們更容易發現自己的習氣,因而我們應充分利用與人交往的機會,使自己及時從種種習氣中解脫出來,同時也無形中幫助他人解除思想的束縛。

7、與人交流,不是光從他人那裡獲取信息,被動地認同他人,還必須把自己的認識、理解及時傳遞給他人。

8、與人交流,受他人負面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因而要求我們及時反省自己,多打坐,與內在本性的力量溝通,在人際交往中堅持戒定慧,實現戒定慧。

9、總而言之,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一方面要提醒自己自主、自立、自信,另一方面要解除思想上的束縛,與大家和諧相處,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