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急需佛教的慈悲觀
在座的很多人,對佛教也許了解,也許不了解。其實,不說佛教中更深的道理,單單是它的慈悲觀,就是當前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人們,對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異,聰明才智也是遠遠超過了幾十年前。然而遺憾的是,好多人特別缺少一樣東西,是什麼呢?就是慈悲的心態。
你們在課堂上曾學過許多知識,但是有沒有學過怎麼樣做人,怎麼樣饒益社會,怎麼樣幫助一切生命呢?你們生命科學院,經常做各種動物的解剖,來研究生命的本質,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渴望快樂而不願感受痛苦呢?
曾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注意你的心態,它會成為你的語言;注意你的語言,它會成為你的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會成為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它會影響你的命運!」
所以,一個人的心態,會直接決定未來的命運。如果沒有慈悲的心態,人生難免會以悲劇告終。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慈悲」?對此,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解釋得非常清楚。他是這樣講的:「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也就是說,「慈」是給一切生命帶來快樂,「悲」是讓一切生命遠離痛苦。當然,這裡的「一切生命」,不僅僅是人類,還包括所有的動物。
然而,現在人們非常缺乏這種理念,一看到動物,第一個念頭往往就是:「它的肉能不能吃,皮能不能穿?」不但對動物如此,包括對於人類,有些人也打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旗號,為了一己之利,不惜損害許許多多人的健康。
比如,一些藥廠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製造各種假藥害人;食品行業經常有聳人聽聞的內幕曝光,大家對此也司空見慣;醫院裡的「白衣天使」,不知從何時起,救死扶傷的光環已悄然褪色,變成了人們口中的「黑白無常」;還有一些老師,原本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現在也淪為了誤人子弟的元兇,甚至前不久杭州有個女老師,提出「寧可為妓,絕不為師」的口號,引起了國內外一片嘩然。
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有些高校培養出來的天之驕子,也開始紛紛放棄底線,為了錢什麼都肯幹。聽說有個北大才子畢業後,由於找不到工作,就以賣豬肉為生。當地縣委書記覺得太屈才,特意給他安排了一個好工作,可是他不太會做人,與人交往的能力特別差,跟誰都合不攏,最後實在沒辦法,只好又回去賣豬肉了。
現如今,人們的倫理道德日損,這不僅跟社會風氣有關,跟學校的教育也有極大關係。假如學生平時耳濡目染的,都是賺錢的好處、發財的方法,除此之外,對大眾沒有任何責任感,對自己沒有任何道德約束,那人類的未來只會越來越可怕。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說過:「培養一個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無異於給社會樹敵。」
二、佛教的慈悲遍及動物
鑒於此,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佛教的慈悲觀。
一個人如果沒有慈悲心,內心只有對物慾的貪婪,就會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到頭來不但害了別人,也會害了自己。正如佛經中所言:「貪愛毒之過,能害一切人。」而要想真正生起慈悲心,最好是從佛教中汲取。
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慈悲範圍最廣。像儒教,雖然提倡「仁」,認為在仁、義、禮、智、信中,「仁」是最高的境界。但他們的「仁」也僅限於人類,為了父母等,也有殺雞捕魚的現象存在。相比之下,佛教的慈悲,跟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不會傷害任何生命,包括動物在內,誠如《大莊嚴論經》所言:「佛法大慈悲,終不傷害物。」
特別偉大的聖天論師,在《四百論》中亦云:「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一切法,概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通達萬法皆空的智慧,一種就是不害任何眾生的慈悲。
這種慈悲,不單單是一種口號,而且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佛教的方方面面。就拿藏傳佛教中的「藏醫」來說,從古至今,從未做過動物的活體解剖;藏藥裡所有的動物成份,都是在動物死後才入藥的。藏醫的治病理念,是給予眾生安樂,但絕不把人的安樂與殺生劃上等號。
其實,不殺生,並不代表不能治病。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就非常反對殺生,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殺生求生,去生更遠。」意思是什麼呢?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去殺害動物的生命,只會讓自己離「生」越來越遠。
現在有些人,為了所謂的營養,就燉雞鴨、吃魚蝦,並習以為常,從來沒有想過有什麼不對。其實,你吃這些動物,不但不會延年益壽,反而會給自己的生命帶來極大危害。這是一種因果規律。
當然,對動物要心懷慈悲,並不只是佛教徒才這樣提倡,如今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也完全支持這種觀點。今年11月,在英國倫敦街頭,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演員薩拉·霍尼韋爾,上演了一次反對肉食的行為藝術。她半裸著躺在一個巨大的盤子上,周圍擺放著假的薯條和青豆,盤子旁邊是善待動物組織的標語:「設身處地想一下你盤中動物的處境。」她的這種行為藝術,就是希望激發人們對盤中動物的同情心。
印度偉大的和平主義者「聖雄」甘地,也曾說過:「從對待動物的態度上,可以判斷這個民族是否偉大、道德是否高尚。」這句話可謂意義深刻,理應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重視。
有些年輕人聽了,可能不信這一套,難以接受這種理念。但等你年紀慢慢大了,有些道理通達了,就會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明白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尊重。
昨天,我們在一個公園組織放生,有一位大學老師也參加了。她說自己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在這個公園辦過婚禮,當時由於不信佛,婚宴上殺了很多生命。如今,她對往事非常後悔,希望多參加放生,也算是對當年的一種補償。
所以,真正的慈悲,不僅僅是對人類,還應包括我們身邊的動物。
三、出家對父母是不是一種不慈悲
或許有人提出疑問:「既然佛教如此慈悲,那為什麼讓人出家,棄父母於不顧?如此不孝,豈不是與慈悲直接相違?」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由於一些電影和媒體的錯誤引導,如今很多人對出家的認識,都是負面的居多,根本不知道出家是最大的孝順。
要知道,人的生命不僅僅是這一世,對父母的孝順,也不是給他們一些錢,經常去看看他們,就可以了。從長遠來看,以金銀財寶、飲食衣物供奉,不能圓滿報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導他們行持正法,才是真正報答了雙親之恩。就像《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中所言:「非飲食及寶,能報父母恩,引導向正法,便為供二親。」
蓮池大師也講過:「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讓父母徹底離苦得樂,子女才能成就孝道。蓮池大師還把孝分為三種:孝、大孝、大孝之大孝。其中「大孝之大孝」,就是令父母永遠離開痛苦、獲得快樂,這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也是出家後可以給父母帶來的。
因此,作為子女,自己一定要多行持善法,同時,盡量勸父母不要殺生、行善斷惡,這樣對他們生生世世的安樂才最有利。所以,從各方面來了解佛教,這一點很重要!
四、國外對佛教慈悲觀的尊重
現在漢地很多學校,由於各種原因,基本上沒有重視佛教的理念,這一點特別可惜。在國外,像泰國,把佛教跟學校教育合為一體:許多學校的顧問或主要負責人,都是佛教徒、出家人,學校的教學內容也與佛教有關,並且每個禮拜要參禪、念經等,甚至高等學校還有更深一層的教學內容。這樣久而久之,絕對可以引發大眾的慈悲心,讓越來越多的人懂得關愛眾生。
還有英國,前幾年已立法規定,將佛教列入中小學課程。他們認為,佛教以緣起法、四聖諦為基石,符合當今科學,易為西方人所接受。而且,佛教倡導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又主張慈悲、和平、非暴力,對提陞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安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見,佛教的慈悲觀,對現代人來說不可缺少。它雖不像很多時髦的東西那樣吸人眼球,但就如水和空氣,淡得讓人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在任何一個環境中,離開它都不會活很久。
五、慈悲觀是真正的道德教育
當然,你們也許特別想聽:怎麼樣保養身體?怎麼樣讓自己快樂?修什麼法馬上減輕壓力?……而一聽到所謂的「慈悲觀」,不少人就興致索然、昏昏欲睡。
其實,你們將來在社會上不管做什麼,最需要的,就是今天所講的內容——慈悲。如果沒有慈悲的心,沒有關愛他人的心,整天不顧一切追名逐利,那你就算擁有再多的物質財富,對社會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大乘佛教的慈悲,提倡關愛一切眾生,這對很多大學生來講,可能太高了,恐怕很難做到。但即便如此,起碼你也應具有一顆善良的心。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實際上是每個人的天性,有些人的善心就算暫時被蒙蔽了,但只要後天的方法得當,也可以讓它慢慢甦醒過來。
尤其在大學裡,如果對佛教的慈悲觀有一些了解,比如,慈悲還包括緣眾生的慈悲、緣法的慈悲、無緣的慈悲,並將它的教義深入挖掘,同時多學習一下《大智度論》等大乘論典,這對大家來講,肯定有很大的利益。
退一步說,假如你實在對慈悲沒興趣,也可以先認識一下佛教的智慧。佛教雖然起源於2500多年前,但如今最尖端的天文學、地理學、宇宙學、量子力學、醫學、生命學、社會學等,這些內容無不涵攝,而且從中都能找到最準確、最究竟的答案。
所以,佛教的高深莫測,當今許多知識分子需要了解。若能如此,你得到的只有利益,而不會有任何損害。
現在有些人喜歡胡思亂想:「我對佛教不能學得太深了,不然,以後會不會出家了?」這一點,你大可不必擔心。在佛教中,有對出家人的教言,也有對在家人的教言。佛陀並沒有要求,每個人只要一學佛,就必須看破紅塵,到山裡去出家。因此,希望以後大家對佛教,不要有這麼多的誤解,而應正面學習一下許多經論的教義。
這個社會,如果人人有一顆慈悲心,多為他人著想,其實很多悲劇就可以避免。前幾天,甘肅有一輛幼兒園的校車被撞,事故原因是嚴重超載,只能載9個人的車卻裝了64個人。這起交通事故,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傷,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事發後,當地一些領導被停職調查,全國各地開始高度重視校車的安全,很多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
如此亡羊補牢,雖然也很有必要,但如果人們心懷慈悲,經常關注孩子的安全,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看,許多危險就可以防患於未然。所以,這個社會真的需要慈悲,人人若都有這種理念,把慈悲當成理所當然,就算不能杜絕一切惡行,至少也會減少很多悲劇的發生。
所以,今後的學校教育,理應把培養慈悲心這一塊放在首位。不然的話,我曾看過一本《道德發展論》,裡面就講了,無論是任何國家與民族,如果完全拋棄了道德觀念,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就會經常發生衝突,最終導致天下一片混亂。
你們在座的師範學生,以後有些人肯定會當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想法與行為,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學生,所以,大家不能成天只想著自我,而置社會的利益於不顧。現在不少大學生,只想自己找個滿意的對像,組建一個舒適的家庭,錢再賺得多多的,這就是一輩子追求的目標。至於社會需要自己做點什麼,壓根從來就沒想過。相比之下,以前完全不是這樣,古人讀書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是現在的學生們,誰有這樣的萬丈豪情?
其實,就算你日日夜夜為了錢奔波,不惜一切代價只想發財,可最終能得到什麼呢?揭開外表的繁花似錦,只剩下了內心的「壓力山大」。對一個人來說,身體不健康了,可以到醫院去治療;而如果教育缺「德」,從而導致了心理不健康,那到任何一個醫院去,都無藥可救。
所以,在座的各位,今後對道德教育不得不重視。無論你從事什麼教育行業,都應想辦法教學生怎樣做人,灌輸一種善良的教育,同時也應讓他們懂得孝順。這方面,可以學習《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孝經》、《論語》等傳統文化,也可以學習《善生經》、《盂蘭盆經》、《父母恩難報經》等佛教典籍。
通過這樣的學習,很多人的善心就會慢慢湧現,哪怕幫別人一點點,或是孝順自己的父母,也完全是出於一種自覺,而不是被動的,這樣的社會才有希望。不然,人人眼裡只有自己,就像開車時人人都往前衝,最後只會令交通堵塞,誰也過不去。如此,受害者到底是誰?就是你自己。
因此,利他就是利己,無私的慈悲心,是世間上最好的禮物,能帶我們步入快樂的坦途。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以及你們將來培養的每一個人,可以將慈悲的陽光遍撒於整個世界,開啟芸芸眾生的幸福心蓮,讓每個人綻放出美麗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