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皆空」與「無我」

如果不常觀察自己的內心,人們總是認為:我是對的。一個普通人,在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後,都會找出各式各樣的理由,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更不要說所謂的聰明人,他們大多認為自己永遠沒有錯。但是,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去認識自己的錯誤,如何能進步呢?

人們的痛苦大部分來自於自己的疑心病和傲慢。因為傲慢,無法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傲慢,害怕自己的缺點暴露;因為傲慢,不想承認自己有缺點毛病。凡夫俗子,誰沒有缺點和毛病?除非你是佛陀。佛陀已經完美無缺了,但凡夫看佛陀還是有缺點,基督教看佛陀一身缺點,伊斯蘭教看佛陀沒任何優點,認為佛陀的教言不符合他們的教義。每個人都有缺點,能不能反省自己的缺點,就叫做智慧。佛陀講的這個智慧,就叫「無我」,放空自己。

聽到「無我」這個詞,很多人都害怕。我記得以前有一位號稱國學大師的老學者跟我講,「所有的佛教徒都沒學會佛法,只有他領悟,佛陀是無神論者,佛陀講空,什麼都沒有的意思。」我告訴他,「佛陀就是無神論者,這個‘無神論’指的是不承認有造物神創造了萬世萬物。」學者又說,「佛祖說‘諸法皆空’,都空了,你們佛教徒一天到晚念經念佛幹什麼?」我說,「大師啊,佛教裡的‘法’是指萬事萬物,而佛法叫妙法,請搞清楚後再評論吧。」基礎概念都搞不清,卻喜歡評頭論足挑毛病的人比比皆是。佛教的「諸法皆空」,是說萬事萬物沒有一個永恆的存在;「無我」是說沒有一個永恆的我。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父母對兒女,就經常表現出「無我」的精神,習慣無私地奉獻。當地震等災害來臨時,父母永遠都在保護兒女,用自己的身體為孩子抵擋災難,甚至不顧自己生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就是「無我」,並不是說人沒有了,而是從心裡能夠放空自己、捨棄自我。

如果你做好事,是有目的、有所求地去做,那就不是真正地無私付出。充滿佔有欲的愛,凡夫俗子全都會做,父母養育兒女,可能想著「養兒防老」,長大了孩子能好好孝順我。認為孩子應該琴棋書畫全都懂,各種語言全都會,學習永遠前十名等等,這都是我們的慾望,是我們有所求的愛。

聞思修佛法後,我們要學著將自己的心放空,學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不要有那麼多需求,因為所求越多,煩惱痛苦越多。通過懺悔我們身口意造作的惡業,能夠把那顆被染污的心洗乾淨。你洗心對別人不一定有用,但對你自己絕對最有用。慢慢地你不會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有沒有人讚美你,給你掌聲與喝彩。畢竟總為別人的感受活著,會很痛苦。

一次,我和一個原本開朗的演員弟子在茶樓偶遇,他滿臉鬍子拉碴的,垂頭喪氣。一問,原來是某個獎提名有他,卻沒領到獎,就這樣悶悶不樂兩個多月,快得抑鬱癥了。他之前領過七八次獎,一次沒得獎就痛苦成這樣,就是因為慾望太過而引發痛苦。你什麼都想要的時候,絕對不可能全部得到。如果想永遠活在別人的掌聲裡,那你完了,這輩子就等著痛苦吧。

你昨天做得好,人家給你掌聲,誰知道你今天做得好不好?為什麼別人每天都要給你鼓掌?總不能因為你好過一次,就一天到晚讚美你吧?就算你的父母和家人都無法做到這樣。所以,要學會看自己的內心深處,如果裡面有肮髒的東西,就趕緊洗淨;如果自己有了進步,可以給自己點讚,別人怎麼看你並不重要。

有的人以前慾望很重,很貪婪,現在慾望越來越少,這就是進步。以前一天到晚想要換衣服,穿名牌。現在也就一兩件,場面上有需要能穿穿,其它時候看起來乾乾淨淨就行了。不是有個笑話嗎,說兩個人談論現在富豪的定義:穿的衣服上沒牌子,有個可以自己獨住的房子,閒餘之時可以到綠蔭河邊散散步,不需要總拿著名片告訴別人是幹什麼的等等。結果旁邊一個老農民說,「我們村全都是這樣的人。」

一個人的品味,與穿不穿名牌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所謂的世界名牌,裡面凝聚著創始人及發展者對品牌的熱愛、付出與敬業。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每個佛弟子身上都穿戴著一個2500多年的名牌,那就是佛陀傳給我們的殊勝佛法,為什麼不覺得榮耀呢?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大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