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門不推崇算命,卻有《達摩一掌經》暗傳於世呢?
最近有人問起:「師父,佛門不是不推崇算命嗎?為什麼還會有《達摩一掌經》這本書流傳呢?」
誠然,佛門不推崇算命,因為修行本身就是一個逆天改命的過程。
而《達摩一掌經》,又稱《看命一掌金》,收在續藏經第五十九冊中。它的作者不是達摩大師,而是唐代的一行禪師。沒錯,就是那個被稱為僧人中的科學家的牛人,他還是唐代密宗開元三大士中善無畏和金剛智的弟子,《大日經疏》的編寫者,同時他也是唐代《大衍歷》的編定者。
那為何一行禪師要編寫《看命一掌金》呢?
在唐代以前,佛門大德選擇弟子,一般會入定觀察弟子的因緣,看其是否適合出家。但不是每位作為師長者都有如此深湛的定力,所以有見及此,一行禪師就編寫了這本《看命一掌金》,據此書來推算,就可以大致了解投師出家者過去生的因緣,以判斷該人是否適合出家。
一行禪師在《看命一掌金》的開篇中說道:但凡是投師出家的人,都可以依此選僧圖(《看命一掌金》中所畫)為憑據。如果在十個佛法識中,有一二個識的才准許出家,因為此人前世與佛法有緣。如果十個佛法識中一個都沒有的話,這樣的人如果出家,反而會譭謗聖教,謬說佛法。當然,如果有品格不凡,才智出眾者,就不在此限。如果心地仁厚,智慧過人者,就算過去生中沒有習學過佛法,今生習學佛法也能事半功倍。
由此可見,一行禪師編寫《看命一掌金》的初衷是為了方便選擇僧材。
《看命一掌金》中所說的十個佛法識分別是:通天識、三合識、善知識、方丈識、菩提識、福祿識、起家識、消災識、成就識、佛法識。
十個佛法識分別代表不同類型的佛門才能,或管理寺院、或講經弘法、或秉佛願力成就佛法等等。為師者以此來判斷拜師之人與佛法是否有緣分?來者又是哪一類型的人才?
所以,對於佛門中人來說,《看命一掌金》是類似於《冰鑒》一類的存在,是有助於選擇僧材的。
當然,後世很多借托《達摩一掌經》之名而衍生出來的算法,就不在佛門所用的範疇之內了。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