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夫,除妄想,其實也就是我們調節自己的身心,給自己的身心安家的一個過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調心安心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說,我們的妄減掉了多少,心就安定了多少,我們的幸福感、快樂感也會相應地增長多少。決定一個人是幸福快樂的,還是煩惱憂愁的,並不是他外在擁有的東西有多少,而是他內在的心態是什麼樣的。
現代社會,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物質世界飛速發展,但是,我們的幸福感並沒有跟著增長。相反,現在很多人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很不幸福,越來越感覺到煩惱很多。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悖論!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明白讓自己感覺到幸福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都是在拚命地向外抓取,試圖通過佔有更多的東西的來讓自己感覺到幸福。
作為一個出家人,我不否定一定的物質基礎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物質的發展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但是,如果把幸福快樂完全建立在物質之上,過度強調物質的發展,卻把心靈、精神、信仰通通拋下不管,心靈得不到滋養,精神得不到充實,信仰得不到確立,找不到屬於自己內在靈魂的家園,那是不會有真正的幸福可言的,這只會讓自己經常感到很空虛、很躁動,很不安。我們有個成語叫做「孤魂野鬼」,一個人找不到自己精神的皈依,找不到自己靈魂的家園,心始終都在外面飄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孤魂野鬼」。
外面的物質世界怎樣,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怎樣,是導致我們是幸福還是煩惱的外在原因,從佛教來說,也常稱之為外緣。大家都接受過現代教育,都懂得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內因是什麼呢?內因就是我們內心的心理狀態,內在的精神修養境界,簡單一點來講就是我們的心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也是我經常給大家講的故事。
弘一大師,他是我國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弘一大師出家前享盡了榮華富貴,歌舞昇平,美味佳餚。出家後卻著截然相反的生活。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前去拜訪弘一大師,恰逢大師在吃飯,夏先生見他吃一道鹹菜,便嘗了一口,不忍心地問道:「您難道不嫌這鹹菜太咸嗎?」
弘一大師淡淡地說:「咸有咸的味道。」
過了一會,弘一大師吃完飯,手裡端著一杯白開水,夏先生又皺著眉頭說:「難道沒有一點茶葉嗎?怎麼每天都喝這平淡的開水啊」。弘一大師笑笑說:「淡有淡的味道。」
大家看,如果一個人的心態很好,修養很高,那麼即使是一道鹹菜,一杯開水,他都可以仔細地品嚐,品出其中的味道,更品出其中的幸福。相比之下,我們很多人每天大魚大肉,卻不一定感覺到幸福,如果要他吃鹹菜。相同的物質條件,對於不同心態的人來說,其體驗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