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代兒童教育是鼓勵競爭攀比,鼓勵自我表揚和凡事爭第一,不然就是弱者、失敗者,長大了也沒出息,而佛教卻恰恰相反,鼓勵人低調,吃虧了也不去爭論,處處讓著別人,凡事與世無爭。那麼請問這樣孩子長大了之後又該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
希阿榮博堪布答:鼓勵競爭攀比、以輸贏來衡量人生價值只是部分社會、部分人的做法,遠不能代表現代兒童教育的全貌。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使其順應天性地快樂成長仍然是主流。我希望為人父母者能夠開闊眼界,看到這一點。
父母們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觀和對教育的態度。你自己把人生看作是一場競爭,時常處於緊張、對抗和急功近利的心態當中。這種對人生的看法和態度到底給你自己帶來了多少快樂?又讓你真正有多成功呢?如果自己並沒有因汲汲於得失勝負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憑什麼相信讓孩子這樣做他就能幸福?
講到教育,其實現在部分孩子缺少的是最基本的教養,像誠實、關愛、有禮貌、舉止得體等等。沒有這些做基石,僅僅強調技能、知識、功利心,孩子長大後有可能成為一個只知道生存而無力感受幸福的人,既沒有多少能力讓自己快樂,也沒有什麼意識讓別人快樂,就算擁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也不知道怎樣過上真正有品質的生活。
說到底,父母不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份安穩快樂的人生麼?而安穩、快樂更主要是來自一顆堅韌、樂觀、包容的心。你們有沒有教過孩子要堅強、包容,不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心懷希望和友善呢?
家教和父母的身教是兒童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是有多少父母想到要為孩子做榜樣,並為此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有的父母自己沒什麼自制力,簡單粗暴,懦弱懶惰,也不愛學習,卻要求孩子成為跟他們完全相反的人,這也太難為孩子們了。
你也許會說:不是父母要孩子去比去爭,是社會環境所迫。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著屬於自己的一份苦樂去經歷,一段人生去感悟,是好是壞、是悲傷是幸福,都是自己的,沒有必要跟別人去比較,根本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就算退一步說,處在競爭攀比的大環境中身不由己,你也要搞清楚:爭強好勝、自我表現欲,凡事不壓過別人心裡就不舒服,喜歡給自己和別人貼上贏家、輸家的標籤,這都是競爭心的表現,卻不代表你就有競爭的實力。長遠地說,一個人要在世間立足,靠的是學識、修養、才幹;要得人敬服,靠的是道德、人品。這些不是耍小聰明或一味地爭強好勝就能有,也不會因為待人寬容、處事低調就減少。
我總認為對小孩子最重要是培養他快樂的能力,這樣他以後不管走到哪兒,不管遇到什麼,都知道怎樣自得其樂。要快樂,就得學會寬容,會說:沒什麼大不了。能容納別人的不好,也能容納自己的失敗,容納生活的挫折和苦澀,這樣的一個人是懂得與己與人與世界愉快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