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

宗喀巴大師要我們修無常觀,分三個次第:

第一個「思惟今生決定要死」。你告訴你自己:某某人!你要知道一件事實,今生決定要死,死亡這件事情是遲早要到來的,任何的富貴、權勢、禪定、神通,都不能夠避免死亡的到來。這是你告訴你第一件事。這以下講出一個偈頌。

他說:「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尚捨無常身,何況於凡夫。」我們思惟佛陀是萬德莊嚴,是至尊無上,無上的尊貴,乃至於獨覺聲聞,這三乘的聖人,都已經成就了無漏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但是他們在人間所得到的那一期的生命,尚捨無常身,他們都還要顯現死亡的相狀,就是有生就一定有死,除非你無生,聖人都要面對死亡,何況是我凡夫呢?我們凡夫是這樣子的,我們凡夫的心情,在索甲仁波切他作的《西藏生死書》,他說:我們凡夫的眼光,就是會為今生做很多的準備,我今天從學校畢業幹什麼呢?去工作;為什麼要工作呢,賺錢;為什麼要賺錢呢,享樂,要得到美妙的妻子,有房子住,所有的五欲,我都必須要具足。我們人的一生,就是做了很多準備。但是有一件事情他不準備,什麼事情呢?就是死亡!我們從來不準備,幾乎每一個人知道自己得到絕症以後,都非常驚嚇。

索甲仁波切說:死亡,你為什麼會驚嚇呢?其實你受生的時候,你就應該要知道這件事情要出現的,我們為什麼會驚嚇呢?因為我們沒有心裡準備!完全不知道會有這件事情出現。但是你不知道,並不表示這件事不會出現,這個因緣法它不講人情的,你不知道是一回事,時間到了,它就是要出現的,所以我們應該要為死亡先做準備,你多一分準備,你那個時候多一分的安全。所以知道人生是這麼一回事,有生必有死,今生決定要死,先告訴你第一個觀念,先把這個「決定要死」這件事情,不可避免的真相,自己先建立出一個觀念出來。

第二個「思惟死無定期」。那麼說要死,是什麼時候死呢?沒有一個決定日期,有人說棺材是裝死人,不是裝老人,不一定老了才死,有些人,生沒有經過老就死了,年輕就死了。這個意思,死亡它是隨時會到來的,我們看這個偈頌。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每天晚上就是這樣念,今天過去了,表示什麼呢?我過去的五戒、十善的業力,所支持的這一期生命減少了,我能夠利用的時間就少一天。講一個譬喻,「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個魚它在魚缸裡面,它的水本來已經很少了,今天又被人家拿走了一碗,水又減少,總有一天把這個水拿走,魚就死掉,魚看到今天水又減少一碗,它內心也是恐怖。

律航老法師他是廣化老和尚的剃度恩師,他念佛很有成就。他是中年出家,他是一個將軍出家。他出家以後,來到僧團已經晚年了,可以說中晚年。他晚年出家以後,他自己的傳記上說,他每次作晚課念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每天都痛哭流涕,自己時間不多,真正要趕路了,這太陽快下山了,這件事情能夠掌握的時間不多了,他說每天都痛哭流涕,他就是有這種感覺,「死無定期」,隨時會到來的。

第三「思惟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我們今生花了很多精神體力做很多事情。我去工作;工作以後幹什麼呢?賺錢;賺錢以後,買一棟房子,招感了很多眷屬,娶了太太,也生了子女,在社會上擁有很高的地位,人家看到你,就尊稱一聲董事長、總經理。有很大的威力,我講一句話算數的。但是呢「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你花多精神體力,在這個地方造作,結果你死亡的時候,「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一切眷屬悉皆捨離,一切珍寶不復相隨」,根本對你一點都沒有幫助。只有你在佛法當中,你所栽培的這種懺除罪障、積集資糧的功德,能夠幫助你。所以你應該要知道,你的生命體當中,那一個是你真正的歸依處,哪一個是你的朋友,哪些不是你的朋友,哪些是你能夠真實受用的,要弄清楚!

我們看下面的偈頌。「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更何況他親。」這個「孑」就是單獨,我們這個生命體,就是依止這個果報身,這個果報的身體,是我們的生命依止處,我們依止他能夠行、住、坐、臥。我們在生的時候呢,由於這個業力,使令我們骨肉連結在一起,四大不分離;但是死亡以後,這個四大就分散了。我們想一件事,我們最可愛的果報就是正報,其實我們對依報是很愛著,但是比不上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用針刺一下,我們覺得很痛苦,我們最愛著的是我們的正報。

但是你看臨命終的時候,我們正報都保不住了,更何況是其他的眷屬、其他的珍寶。這個意思就是說,要趕快放下一切,專心修行。從前面死亡一定要到來,而且是隨時到來,這個時候我們知道趕快要懺除罪障、積集資糧。而這些所謂的資糧,哪些是真實不可破壞的,哪些是可破壞的,你一定要抉擇清楚。所以這個智慧就是抉擇,要抉擇。

昂旺朗吉仁波切,他作一個結要,把前面的三個觀念合起來,他說:

「死仇決定終須到,容或今日便降臨,死時世事均當捨,速修妙法求加持。」我們思惟,我在打坐的時候思惟死仇,死亡這個仇敵,它總有一天要找到我的,這件事情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你只要在三界裡面有一個「生」,生就會老死憂悲苦惱,就有死亡,所以說是「終須到」。是什麼時候到呢?「容或今日便降臨」,可能今天就要死,仁波切說容或今日便要死,說可能沒錯!可能不是你今天要死,但是你要思惟你今天就要死,為什麼?因為你思惟今天就要死,對你有很大幫助,你這樣子思惟,對你有很大幫助。所以你就假設我可能今天晚上就要死了,我所剩的時間不多。

死亡是什麼境界呢?「死時世事均當捨」。我現在在這個地方念佛,打很多妄想,這件事沒做,那件事沒做。但是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嗎,「死時世事均當捨」,這件事情都帶不走,萬般帶不去。那怎麼辦呢?「速修妙法求加持」。要趕快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歸依這句佛號,我臨命終就靠這句佛號遠離三界,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佛號是我的歸依處,是真正的歸依處,只有這句佛號,在臨命終的時候,它不會棄捨我。它不會棄捨我,所以你這個時候緊緊的抓住這句佛號,真正的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速修妙法求加持」,趕快找一個歸依處。當然這樣子你一思惟,你的內心的感覺就不同,你念佛的力量也不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念死無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