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發心、修行、證果。發心就是成佛的親因緣,就是種子,就是你對未來的規劃如何。我們淨土宗兩個規劃:第一個求生淨土;第二個圓成佛道。短期目標求生淨土,長期目標圓成佛道。這就種下一個成佛的種子。那麼由這個種子,慢慢地經過我們的調伏跟引導,懺悔業障,積集資糧,環境的滋潤,最後有一個真實的果實出現。所以我們慢慢會發覺佛法跟外道有所不同。

你們看,佛弟子做慈善事業,外道也做慈善事業,為什麼結果不同?諸位要知道,因為佛法是先調整內心。佛法所有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做心理建設,然後才有資格去修善法。你內心有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安住空性發菩提心,調伏愛取,導歸淨土。

你的心態是先做好心理建設再去修善,這樣修的善叫作波羅蜜,到彼岸。外道或者慈善家沒有做心理建設就去修善,這純粹叫作善法,帶業的善法。因為他在修善的時候夾雜著煩惱,所以得果報的時候帶業,這兩個果報不一樣。一個是清淨的福報,一個是帶有業力的福報。

也就是說,先做好心理準備很重要,理觀這一塊很重要。你看我們前面的理觀講得很慢,因為這個心理建設太重要了!不能有任何差錯!到了事修,你懈怠一點,走得慢一點亂不了,至少你這個跑道是對了,修行上路了。你上了高速公路,三不五時跑去休息站休息一下,喝杯咖啡也沒關係,因為起碼你已經上路了,我們放心了嘛。修行最怕你沒有上路,還在原地打轉,就很糟糕了!你認不清路頭,這樣弄到最後,學佛跟學外道沒什麼差別。

佛法是先有覺悟才有行動的。有心理建設,才叫作稱性起修,才有後面的行動。是先有道前基礎,然後再往後蓋房子的。所以修的善法,才有資格叫波羅蜜。憑什麼我們佛弟子修的佈施叫作波羅蜜,外道叫作善業?憑什麼?因為我們內心有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我們有佛陀清淨的傳承教授,怎麼樣去操作內心的世界,我們有正確的方法,外道缺乏這一塊。當然我們也隨喜他的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