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住在外境,生命就產生了三種障礙

佛教的因緣觀,當它從一種理論的思想轉化成一種實際的修證的時候,這個因緣的修證,它是分成內外兩個因緣來看。外在的因緣在《楞嚴經》的意思,是一個充滿障礙的因緣;而我們內在的因緣,是充滿解脫的因緣。首先我們要清楚內外兩種因緣,外在的因緣是由過去的業力所變現的一個果報。這個果報本來沒有錯,它也就是顯現一種快樂跟痛苦,如此而已。

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呢?這個因緣它會刺激我們的內心,它不是只有果報存在。當這個外境去刺激我們內心的時候,會帶動一個很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會牽動我們的妄想,而妄想最後形成了堅固的執著。我們一般人是很難抗拒外境的刺激的,所以我們一般人會在生命當中變成障礙重重,其實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叫「心隨境轉」,我們太重視外境的變化了。

當我們的心住在外境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產生了三種障礙:一個煩惱障,我們很容易生起貪瞋癡的煩惱。面對如意的境界起貪愛,不如意的境界起瞋恚,中庸的境界生起愚癡。接下來,煩惱相續的活動,就會推動你的身口意去造業,就變成業障了。然後這個業力成熟以後,就在三界得果報,就變成報障。所以當你不能夠跟外境脫離的時候,就墮入了生命中的一種惡性循環:煩惱障帶動業障,業障帶動報障。

直到有一天,我們修學佛法,開始做了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叫作「迴光返照」。我們除了攀緣外境以外,慢慢地把心抽出一部分,用智慧去觀照我們的內心世界,去做一種調伏的工作。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功德就慢慢出現。

到底什麼叫作罪障凡夫,到底什麼是功德莊嚴,它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就看你對外境攀緣的力量有多大,看你對內心的安住調伏有多大來判斷。

所以,當我們能夠慢慢地透過前面的智慧的觀照,從向外的攀緣慢慢地引導到向內的觀照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開始有所謂的功德了。當我們開始迴光返照的時候,哪些功德出現呢?就是我們這科要談的,我們從一種煩惱障、業障、報障的過程,怎麼樣提升到一種解脫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