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病的因緣與疾病出現的相狀

【原文】

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損得病,如前說。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業報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羸病結,治之難愈。

【譯文】

還有,得病的因緣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是四大、五臟失衡,有所增加、減損而患病,如上文所說。第二種,是鬼神作祟而得病。第三種,是往昔造作惡業感得果報而得病。這些病剛一發作的時候,就要及時治療,便容易痊癒,如果拖延太久,身體虛弱,疾病深入,治癒起來就難度更大。

【原文】

一、明病發相者。病發雖復多途,略出不過二種: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利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風大增者,則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四大病發,各有相貌,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

二者、五藏生患之相。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從肺生患者,身體脹滿,四支煩疼,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從肝生患者,多無喜心,憂愁不樂,悲思瞋恚,頭痛眼闇昏悶等,肝主眼故。從脾生患者,身體面上,游風遍身,癢疼痛,飲食失味等,脾主舌故。從腎生患者,咽喉曀塞腹脹耳聾等,腎主耳故。五藏生病眾多,各有其相,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可知。

如是四大五藏病患,因起非一,病相眾多,不可具說。行者若欲修止觀法門,脫有患生,應當善知因起。此二種病,通因內外發動。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此二處患生,此因內發病相。

【譯文】

第一,知曉疾病出現的相狀。疾病發生雖然有很多方式,但是大略不過是兩種,一種是身體中的四大失調,有所增減而導致。如果地大(性堅,支持萬物)增多,就會腫結沉重,身體枯瘠等相應的一百零一種病患發生。如果水大(性濕,收攝萬物)增多,就會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痢等相應的一百零一種病患發生。如果火大(性暖,調熟萬物)增多,就會有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利不通等相應的一百零一種病患發生。如果風大(性動,生長萬物)增多,就會有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等相應的一百零一種病患發生。所以經中說,有一大不調適,就有一百零一種病患發作,如果四大不調適,就會有四百零四種病患一起發作。而四大之病發作,有各自的情狀,應當在坐禪時及睡夢中善加覺察。

第二種是五臟出現了病患。從心臟生髮病患,即會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因為心主口。從肺臟生髮病患,即會身體脹滿,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因為肺主鼻。從肝臟生髮病患,即會面無喜樂,憂愁不樂,悲思嗔惱,頭痛眼闇昏悶等,因為肝主眼故。從脾臟生髮病患,即會身體面上,游風遍身,癢疼痛,飲食失味等,因為脾主舌故。從腎臟生髮病患,即會咽喉曀塞腹脹耳聾等,因為腎主耳。因五臟所生之病有很多,有各自的情狀,應當在坐禪時及睡夢中善加覺察。

如上所說,四大五臟所引起的病患,因其發作的根源與情狀各異,所以病相千差萬別,難以具體解說。而行者如果想修止觀法門,如果有病患發生,應當對其所起的原因有所辨別。這兩種病,即是因為內外兩種原因所引發的。如果外部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從四大、五臟這兩處發作的話,就是因外發動。若是用心不調,觀行有差錯,或是禪定生起的時候不能善加辨別取捨,而導致病從四大、五臟這兩處發作的話,就是因內發動病患。

《童蒙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