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

我們凡夫我們願意離苦得樂是對的,「苦惱來了我不高興,我要離苦」,這樣的要求是對的,願意快樂地生活也是對的,但是就是方法的問題!佛法雖然也是主張:那個人生活困難,我幫助他,令他生活快樂一點;他身體有病,造個醫院,找醫生給他看病──這個事情也應該做,也是對的,但是不是根本解決的辦法。

所以《金剛經》上說:「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根本的辦法就是要觀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佛法是要這樣子解決問題的。若是只是在生活上令你好一點,沒有無上菩提的菩提心,沒能夠「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沒有這樣的慈悲心,那不是佛法、不是菩薩道!

我們發慈悲心去利益眾生、廣度眾生,要有這樣的根本的信念才可以,要「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願一切眾生得無上菩提。你若有這樣的心、這樣的動機,你去利益眾生,你辦一個學校也好、辦一個安老院也好、辦一個醫院也好,都是菩薩道;若是你沒有這種無上菩提心,這是世間一般的善法,也是好事,但是若是論菩薩道,那還是有一點分別的,也還是有一點分別。

我們能夠觀察是假的、觀察是空的,當然初開始的時候「猶見乾土」,好像還沒有什麼味道;但是你若繼續努力,它就有效。

「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回答文殊菩薩的問題,怎麼樣觀眾生?就是這樣觀察眾生。就是對於度化眾生的問題,心裡邊有若無,雖度眾生而無眾生可度,心裡面是這樣子。這和一般的世間上的人的思想完全不同,世間上譬如說做什麼事業有成就了,因為不能觀察是假的、是空的,這個我慢就會更高起來,我慢心會高起來,「我是有大功勞的人,我對於國家有大功勞,非我不可啊、怎麼怎麼地」,就會引起很多的問題。

而佛教徒不是,佛教徒度化眾生、做種種事業的時候,「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他就不生我見、我所見,沒有這種心情,他就不會高慢,不會說「我有功勞,我比你強」,沒有這種想法。

因為觀察是無我,誰做這件事?不可得!做什麼事了?不可得!他心裡面不高慢,(觀察)他和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若有這樣的思想,人與人之間容易和,自然的就會和平,而不會有糾紛。

所以,佛法的確是世間上的明燈!學習佛法和不學習佛法有很大很大的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