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往生之中品上生

再看中品。

中品上生,利根回大聲聞,即法行人。

這個是屬於聲聞人,但是他臨命終之前聽聞大乘佛法,已經回小向大了,他是法行人。法行人是屬於智增上的,智增上的聲聞。他的行法是受持五戒、八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偏重在持戒,身口意當中,沒有種種的過患。看這個意思,這個人持戒持很清淨,無眾過患。

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比丘來迎,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這個時候阿彌陀佛跟諸比丘來迎。

前面的上品,這個大乘根性的菩薩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及蓮池海會的諸大菩薩現前;但是這個地方因為他是小乘根機,所以見不到菩薩,而見到比丘來迎接。

佛陀為他說苦、空、無常、無我四諦法門,讚歎出家的功德,能夠離苦得樂。他聽了以後,特別的契機,內心感到安慰,感到不顛倒。這個時候身坐蓮華台,拜佛即往生。他就發現自己坐在蓮華台上,感激佛陀的慈悲接引,他就拜下去,一拜下去以後,一下子就到極樂世界。一到的時候,華就開了,一下子華就開了。

看這個華開,我看《觀經》的內涵,就跟你的罪障厚薄有關係。這個罪障厚的人,他的蓮華會開得慢一點;罪障薄一點的人,蓮華會開得快一點。不過蓮華開了以後,見到佛陀是說大乘法、小乘法,那是根機的差別。

我們看佛陀為他說什麼法:華開見應佛,聞四諦法,即得阿羅漢道,具三明六通。

蓮華開的時候,他看到的是應化身佛,佛陀為他說四聖諦的法門,告訴他:應該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四諦法門。聽聞以後,成就阿羅漢道,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所以本經上說,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這個事情是這樣子的:事實上極樂世界攝受的根機,它沒有攝受三乘根機。我們看《法華經》,十方諸佛的國土,有很多的國土都講三乘法,以一佛乘分別說三,攝受三乘根性的人。乃至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娑婆世界應化,他的弟子也有三乘根性的人,有大乘的文殊、普賢菩薩,小乘有舍利弗、目犍連尊者,有三乘根性。

但是事實上,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二乘種不生,這個時候為什麼會有阿羅漢呢?因為中品的人是一個小乘的凡夫,他生生世世所串習的小乘的善根特別的強。雖然臨命終之前遇到了大乘的善知識開導,回小向大,但是他小乘的等流習性的勢力太強,所以佛陀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以一佛乘分別說三,為他說小乘法,先證得小乘果。但是因為他已經發了菩提心,事實上也可以說是大乘的菩薩,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