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快樂、希望追求幸福,不論主觀上是否意識到,所有的行為都歸結到這一目標。快樂有時很容易,有時候卻很難。快樂的時候,即便是看起來不如意的事或是不美好的景觀,也影響不了快樂的心情;不快樂的時候,就算是平時喜歡做的事,都不會引起興趣,改變不了心境。
當特別期盼、在乎某個人和事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煩惱的困境。照理說追求自己的理想應該是件快樂的事,但是如果非常急躁,心就會不自覺地處於焦急、憂慮、擔心當中,全部被不好的情緒所控制,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心裡的壓力越來越大,雜念越來越多,最後因內心承受不住而崩潰。都說現在的人壓力大,有很多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內心渴盼的是輕鬆、自在,體驗的應該是澄清和寧靜。有人說「壓力才是動力的來源」,仔細想想,雖然壓力能夠策勵人努力,比如說現代人,因各式各樣的壓力,房子、車子、孩子、權位、財物等等,就像套上枷鎖的騾馬一樣,不得不邁著沉重的腿前行,但內心很痛苦、不快樂,我們看到很多權位很高的人或是財物很富足的人都不快樂!相反,有些人似乎生活的很不易,卻很滿足、很快樂。其實,快樂和外在的身份、地位、境遇沒有必然的聯繫,是一種心境。
有人會說:「如果一貧如洗,吃喝都很困難,那麼還會快樂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如果明白事物的真相,就不會影響快樂。藏地有很多瑜伽士,他們一生的目標就是修行,也沒有什麼營生,每天都是風餐露宿,而且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可他們心裡快樂的程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事物都有其各自的規律性,很多時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盡力,但不要勉強;任何事物都受當時種種條件的限制,這是客觀的真相。雖然我們都想把事情做好,希望早日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和心理的期待,但做事也必然受個人的智力、才能、時間、環境等種種條件的限制,這是沒辦法的事。世人可能會用「機遇」這個詞來解釋這個現象,佛法中用「因緣」來闡釋這個規律性。「機遇」這個詞,帶有偶然性、主觀的無力性;「因緣」帶著主觀的能動性,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促使各種因緣的實現,就能成功。從這點可以看出,佛法是積極的。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知道,在我們的眼裡為什麼看似應該憂慮的人卻很快樂?因為有很多事情是既定的事實。用佛教的說法就是出生時就帶來的前生的業力。我們盡努力,能改變就改變,不能改變就坦然接受,況且,一切困難都會很快過去的。
有時候人的雜念特別多,很怕有想不周到的地方。常常越想越多,越想越擔心,越想越不知所措,最後陷入其中拔不出來,自己很苦惱。其實,事情的成敗不是靠想出來的!是因緣的和合促成的,但對佛教徒來說,在佛菩薩的加持和護佑下,做起事來就容易成功!
該怎麼做呢?用「追求是動力的來源」來做事,不把做事當負擔,轉變成個人的主動、積極的行為,把對社會、家庭的責任看做是對社會、家庭的奉獻,把內心的被迫調整為內心的渴望,在做事中實現心中的希願,自然就會體驗快樂!做事時可以忙些,身體可能勞累些,但是心不要累,心要放輕鬆,不要焦慮。在做事的間隙中,念念佛號、誦誦咒子或是進行觀想,放鬆一下!佛法是要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進行內心地體驗和內心地訓練,這點是世間法沒有的。
有時,我也感受到事情的艱難或是自己的心陷入誤區,但是,我知道佛菩薩一直在幫助我。從小時候開始,就感受到佛菩薩的幫助,經常會以某種因緣、某個人的方式來點醒我,哪怕有時候我沒有及時領悟。不過,靠佛菩薩的無緣慈悲、善巧的方法和加持,最終總能雲開霧散。我相信,不論前途遇到什麼,都會有佛菩薩的幫助。所以,不論是否信仰佛教,佛光都會普照到每一個人,佛菩薩都會幫助每一個眾生。能相信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