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讀過弘一大師傳記的人,都不會忘記他是以怎樣珍惜和滿足的神情面對盤中餐:那不過是最普通的蘿蔔和白菜,他用筷子小心地夾起放在嘴裡,似在享用山珍海味。正像夏丏尊先生所說:在他,什麼都好,舊毛巾好,草鞋好,走路好,蘿蔔好、白菜好、草蓆好……」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位倍受敬仰的人物,原本生長在「黃金白玉非為貴」的富豪之家。

終於有一天明白了「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的道理。「惜福」二字令我恍然大悟。定下心來想想看,我們是否懂得:惜衣惜食與貧窮和富貴其實毫不相干,倒是和智慧與愚癡、寧靜與浮躁、淡泊與貪婪乃至善良與邪惡、慈愛與殘酷密切相關。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衣一物當念感恩之情。我們每個人的福報都來自前世的善因,就像是很久之前存入銀行的存款,用一分就少一分。如果只知享用而不積累,自然會有用完的那一天。到那時候,福盡苦來,悔之莫及。明白人當在行善積福的同時,還要珍貴小心地「惜福」,珍視眼前的一切。若能以這樣的心態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怎能不會產生知足、歡愉、安詳、幸福的感覺呢?怎能還會去譏笑、鄙視別人?怎能還會去機關算盡、貪污受賄?怎能還會聲色犬馬醉酒佳人?這樣的心情是那麼自然而美好,可惜已經離我們十分久遠了。

在很多人眼裡,節儉似乎是貧窮的產物,窮日子既已成為過去,珍惜和節儉自然多餘,取而代之的是不擇手段地佔有財富,再加上近乎盲目地消費。報紙、雜誌、電視、網絡不厭其煩、關心備至地循循教導你,如何緊跟時尚去花錢,於是我們挖空心思包裝自己,穿名牌衣,開洋車,再拿出多年的積蓄裝修出一套住宅不像住宅、賓館不像賓館的房子,美其名曰:「豪華型」。我們消費的目的並不是因為需要,說白了只是為了用來「證明」自己。證明什麼呢?用歷史的眼光看,他只能證明生活在「轉型期」的我們,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價值觀念的困惑和精神文化的貧瘠,因而成為無所遵循、為滿足慾望而活著、跟著時尚感覺走的人。於是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而感受不到一份真實的快樂。為了實現幸福生活的理想,拚死拚活大半輩子,應該有的全都有了,可唯獨沒有幸福。我們成了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眼睛裡只能看到自己還缺少的東西:房子還不如別人大,烏紗比別人小,票子還比別人少……既看不到我們已經擁有並且彌足珍貴的一切,也看不到我們真正缺乏的究竟是什麼?是什麼遮住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的感覺日漸退化?讓我們的心不得安寧?

一位名叫梭羅的西方哲學家說:「大多數所謂豪華和舒適的生活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類進步的障礙,對此,有識之士更願選擇比窮人還要簡單和粗陋的生活,簡單和單純的生活有利於消除物質與生命本質之間的隔閡。為了獲得圓滿無悔的一生,我們必須認清哪些是我們必須擁有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是必須丟棄的」。此言與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古訓如出一轍,不能不令人深思。

多一份滿足,少一份焦慮;多一份真實,少一份虛設;多一份快樂,少一份悲苦;多一份明白,少一份迷惑。這就是簡單單純的生活所追求的目標。外界生活的簡朴將帶給我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從而使我們發現一個新的世紀在面前展開,最終獲得真正的自我生命。

幸福其實是無遮無攔的,它就像山坡上靜靜地吐著芬芳的野花,沒有圍牆,也不需要門票,只要有一顆清淨的心和一雙沒被遮住的眼睛,就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