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北部八座藏傳佛教寺廟的總稱。先後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間陸續建成。當時,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屬理藩院的廟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復因承德地處北京和長城以外,故稱外八廟;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現已不存)、普寧寺、安遠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在清代,設總理堪布管轄八廟,堪布住普寧寺東札倉。其他各廟住達喇嘛或副達喇嘛。乾隆時,八廟共有僧侶2000名左右。除上述八座寺廟外,尚有附屬於普寧寺的普佑寺以及不住僧侶、駐紮綠營漢軍八旗以守護山莊和寺廟的普樂寺、廣安寺、羅漢堂等四座寺廟,合共十二座,在清代也泛稱外八廟。
外八廟建築雄偉壯觀,融合漢、藏、蒙民族建築藝術於一體,其中雕刻、塑像、壁畫皆為清代藝術精品。普寧寺的建築與西藏桑耶寺相仿,其曼荼羅(壇)全國知名。大乘之閣內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木雕像,高22.28米,腰圍15米,重達110噸,堪稱全國第一。普陀宗乘之廟規模最大,佔地22萬平方米,其主體大紅台可與拉薩布達拉宮紅宮相媲美,內有萬法歸一、權衡三界、慈航普渡等殿閣樓台,皆為銅鎏金瓦鋪蓋,內有大量的銅質佛像。須彌福壽之廟系乾隆四十五年為接待六世班 禪來京朝覲祝壽而修建的,廟內建築豪華,文物資料豐富。記載清朝歷史上重大事件的《平定准噶爾勒銘伊犁之碑》和《土爾扈特歸順記》等都存於廟內。
清代康熙、乾隆、嘉慶諸帝經常在此接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王公貴族和高僧。(李克域)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名數)彌勒下生經,彌勒來時經,彌勒下生成佛經,彌勒大成佛經。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彌勒下生成佛經(此與上...(經名)佛說金色迦那缽底(Ganapati)陀羅尼經,一卷,唐金剛智譯。說大聖歡喜天之修法。...梵語 samānārthatā-sajgraha。為四攝法之一。又作同事攝事、同事隨順方便、隨轉方便。指菩薩隨應眾生之機緣而示...(術語)八背舍也。淨心誡觀曰:背舍離欲,順菩提分。...梵名 Nadī。全稱布如烏伐邪(梵 Punyopaja?),意譯福生。七世紀中印度人(一說北天竺)。少出家,從名師學而開悟...又名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不次第三觀等,是天台宗圓教的觀法。天台宗說宇宙萬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種諦理,而這三...【馱那羯磔迦國】 p1298 西域記十卷十七頁云:馱那羯磔迦國,週六千餘里。國大都城,週四十餘里。土地膏腴,稼穡殷...何等遍知離欲?謂已得見道者,於三界法生厭背性。...(雜語)分別功德論曰:祇園有比丘,病經六年。優婆離往問所須?答唯思酒。優婆離曰:待我問佛。至園問佛,有比丘思...訖栗枳,梵名 Krkī。又作訖哩吉王、吉利王、吉利枳王、吉基羅王。為迦葉佛出世時之國王名,乃迦葉佛之父。俱舍寶疏...【二種行非利益行補特伽羅】 p0046 瑜伽九十三卷七頁云:復有二種補特伽羅。何等為二?一、唯行自非利益行。謂...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薩成佛之弘軌也。軌不弘,則不足以寮群異指其歸;性不盡,則物...末學根據地藏經,如果要有效改變人生境況,有這麼幾個方法,綜合起來做好的話,財命福慧當有不可思議的變化。 一,...
大家知道,一切有為法都是生滅無常的自性。經上說:嗚呼!一切有為無常,生而壞滅之法。又說:所作法成為常住之處,...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貴也;世所輕者何?身心也。今與世同...
有一日,世尊開示說:如來在世間度化眾生,有五件事必須去做。哪五件事呢?一是為一切眾生宣說佛法,二是為父親說法...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現在我們站在的地方呢,是佛頂山的山門進來的一個引道。這個引道呢特別有一些機關來表法...如果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世間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我們的」,這雖然還談不上徹底解脫,至少可以漸漸擺脫得失的觀念,...
昔時,釋迦牟尼佛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眾,游化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眾比丘聚會共相議論:暴志比丘...人,生在這萬花筒般的紅塵俗世裡,無論是誰,都會被他人評論,說長道短、或美或丑、或善或惡;也必然會遭到他人的諷...
外八廟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天童寺 | 下篇:王舍城(Rajagrha) |
亦名:遮俗輕慢答對離過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僧祇,若人問言,某甲比丘犯淫飲酒者。答雲,彼自當知。若已作法,...
彌勒六部經
金色迦那缽底陀羅尼經
同事攝
背舍
那提
一心三觀
馱那羯磔迦國
遍知離欲
為病聽酒
訖栗枳王
二種行非利益行補特伽羅
【大藏經】吉祥經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地藏經》的改運方法

念死無常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佛為生父宣說佛法

同登彼岸,不為渡河,是為度夢
慧律法師:摧毀「自我意識」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