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法愛有二種:一為相似之法愛,又名似道法愛,又名順道法愛,住前之法愛也。二為真道法愛,住上之法愛也。決雲愛名雖同。真似義別。見七帖見聞七。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淨土門所說三忍之一。現見阿彌陀佛而心生歡喜之時,得無生法忍,是名喜忍。觀無量壽經曰:見彼國土,極妙樂...(印相)Jaya,一作闍耶,印名,勝印或得勝印也。陀羅尼集經四曰:闍夜印,唐言勝印。又次下曰:闍耶印,唐言得勝印...涅槃經云五行: 一、聖行 聖即正也,謂菩薩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聖行。 二、梵行 梵即淨也,謂菩薩無空...(真言)兩手外縛,豎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歸命)三昧耶(平等)薩怛鍐(入我我入)見真言句義鈔中。...此印系密教用以表示說法驚覺眾生之標幟。又稱淨行者吉祥印、淨行吉祥印、吉祥印。印相乃左手手掌上仰而側斜,屈食指...菩提心的德名,因為發大菩提心的人,決定成佛。...(916~974)五代曹洞宗僧。晉安(福建)人,俗姓和。號沖煦。自幼即不茹葷腥,誓志出家。遂登鼓山依神晏國師剃度,...據傳法正宗記卷一載,釋迦自知化期已近,乃付首座弟子大迦葉以清淨法眼及金縷僧伽梨衣,隨後即往拘尸那迦羅城娑羅雙...何等所分別相差別?謂即蘊界處法。...又作本願主、發願主、本願。指發願興隆三寶者,或造立寺院、經像,或懸繪、燃燈,或散花、燒香,或設齋供僧等;依此...(名數)唯識樞要上本曰:六十二種有情頌曰:五四三三四,三二及三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諸。釋之曰:一、五趣為...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古時印度,有一隻大象,年輕時非常強壯,打起仗來,神勇無比。但是歲月不饒人,年紀一大,卻是衰弱不堪。 有一天,...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漏,逐漸證悟佛性,但前提是通過戒定慧的不斷增長,才能在修...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選擇信佛?很多人是一種盲從。 有的人看著別人信佛挺好,到寺院裡,看著這些義工都快快樂...
台中市南普陀寺,開山方丈國強法師,七十四年應祖國師友之邀請,回去重建祖庭。回去之後便忙於建設,修建寺院一座,...
僧無為 吳江流慶庵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游蘇湖間。與同堂坐禪。及予住雲棲。公來受戒。求列...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我們會一直認為說,我是比較重要的,別人是比較...
人之所以學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脫之道。學佛的著力點,就在於人天道,尤其是人道。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是六道眾生沉與...
據《中阿含 箭喻經》第十所載: 一時,佛游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有一天,鬘童子午後靜坐時,獨自思維,心中有很...
順道法愛
【佛學大辭典】
上篇:順前句 | 下篇:惱 |
(界名)念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念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
喜忍
闍夜
五行
普賢三昧耶印明
唵字印
一切如來決定印
慧悟
三昧火
所分別相差別
願主
六十二種有情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大象的故事

在家佛弟子的課誦選擇

身口意不離佛法,這才是真信

誦持普門品的感應--保住了清淨道場

【推薦】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