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愛慾之糠。言愛慾之宜棄如糠也。智度論二十八曰:「諸聖人糠已脫。」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vaidharmya-drstānta-hetu。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與因(理由)意義不同之品類。乃異喻之必備條件。立論凡不具...極樂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之一。此乃天親淨土論中所立,係菩薩四種正修行功德莊嚴成就之一。淨土論(大二六·二三一上)...(術語)古來華嚴經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無別法,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雖習之。而此經中無此成語。八十華嚴...(書名)十卷,清釋通理述。等不等觀雜錄四曰:楞嚴經以阿難示墮發起大教,專為正路修行人欲漏未除者作榜樣也。若為...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不與欲戒七十五。凡如法事,理宜同遵,許無乖競。今停僧作法輒便舍者,心不和同,...(雜名)由光明而成之金台。觀無量壽經曰: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台,...(雜名)書經文於率都婆之木板也。...【逆流行者】 p0928 瑜伽八十六卷十六頁云:與此順流漂溺五相相違,當知卽此逆流行者。如順流漂溺五相中說。...又作飯桌。即用餐之台。臨濟錄(大四七·五○三中):「普化踏倒飯床,師云:『太粗生!』」[禪林象器箋器物門] ...為眾生蒙受如來十恩之一。如來憫念眾生愚癡,不思出離生死輪迴,致使長劫不盡,故運平等大慈心,隨逐救濟,令之離苦...(名數)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連,須菩提,摩訶迦葉為四大弟子。智度論謂舍利弗目連為佛左右弟子。須菩提修無諍定,...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
為什麼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就靈了?因為觀世音平常觀察一切眾生,聽眾生的音聲,這是利他。觀自在是自...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謂反有罪愆,而著為成訓。世人不察,僧亦不言...
上學時,一個女同學趁小長假到外地與男朋友小聚。聽說她是坐了二十幾個小時的硬座去的,同學忍不住說了句:我要是她...
對於心的真正本質,我實在不知道說些什麼,因為它就在那兒。通常我們會把心的真正本質想得很高深。雖然我對這方面沒...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不生者...有師徒兩位僧人,從很遠的地方去靈山朝聖。一路上一邊乞食一邊趕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息。因為在行前,他們發了...
往往有這樣的弟子、這樣的道友,若他給我一件東西,他的心裡想,頂好是我用一用,用了他才高興,我要是把它轉到別處...
六度者,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五度無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稱為波羅蜜。而...
愛糠
【佛學大辭典】
上篇:愛縛 | 下篇:愛罥 |
(一)謂通徹覺悟生命之真諦。又作悟徹。禪林寶訓順朱卷一(卍續一一三·二二六下):「惟求大徹,若大徹悟的人,則神...
因異品
一念一時遍至佛會利益群生莊嚴
三界唯一心
楞嚴經指掌疏
不與欲戒制意
光台
率都婆經
逆流行者
飯床
隨逐眾生恩
四大弟子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念地藏王菩薩,為什麼也要感激觀音菩薩

居士著僧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

不要去驚動別人的幸福

心的本質簡單到無法想像

淨土簡易早課
能走多遠走多遠吧

「輾轉施」的功德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