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律宗之語。佛成道以後十二年間,唯說諸惡莫作等教,制弟子之行法,謂之略教,十二年已後,弟子中,非法漸多,為廣說戒律,示一一持犯,謂之廣教。南山戒疏一上曰:「言廣教者,由略名含,未曉前相,雖造諸非,不謂有犯。故須廣張綱目,收攝罪聚,鈍根之流,聞便得解。因廣說故,名為廣教。」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真體離無滅之相謂之常,絕煩惱之相謂之寂,唯識述記一本曰:不生不滅絕名相於常寂之津。...(一)謂魚卵雖多,而能成魚者無多;比喻因雖多而果熟者少。大智度論卷四(大二五·八八上):「菩薩發大心,魚子庵樹...【欲界系法】 p0985 瑜伽六十六卷十五頁云:復次云何欲界系法?謂於欲界若生若長,未離欲界欲,心不在定;於此位中...(術語)謂五戒也。寄歸傳一曰:若泛為俗侶,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眾,遂廣彰於七篇。...(天名)Vaiśravaṇa,又作鞞室羅懣囊,鞞舍羅婆拏。舊曰毗沙門。...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行人,皆可乘阿彌陀佛的願力,而一齊進入佛真實的報土。...(術語)五戒十戒中有妄語戒。禁製一切之妄語。又具足戒中分大小之二,在四波羅夷中為大妄語戒。在九十單提中為小妄...三種清淨之一。指身業遠離煩惱垢行。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俱舍論卷十六、集異門足論卷六](參閱「清淨」4...位於日本京都。系真言宗京都各派所立之新制大學。種智院之名,係以其宗祖空海所創設之綜藝種智院為基礎。直接起源則...指我與物,亦即人、法,人、境。物,即客觀之境;我,即主觀之人。宋朝延壽沖玄(904~975)之注心賦卷三:「夫大乘...(地名)Harikela,謂緬甸阿羅犍Arakan地方。求法高僧傳下有曰:從師子洲東北,泛舶一月,到訶利雞羅國。此國是東天...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萬行起於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師鳩摩羅什,誦持此品以為心首。...問: 被煩惱束縛的凡夫,惡業深重,煩惱也未斷一絲一毫,怎麼能往生到出離三界的西方淨土呢? 佛慧法師答: 我們生...問: 我是一名學生,平時玩心比較重。心也總是靜不下來,總是胡思亂想。甚至自己都覺得:思惟總被牽著走。有時念佛...1.西方極樂世界從什麼地方去? 從心上去。這個問題必須仔細聽經或者熟讀經註,才能了解明白。因為大千世界,唯心而...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六祖云: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世人迷淨性,故有淫慾,除卸淫慾,即見淨性。清淨之性,是我們不迷的本來...表面看來,好像佛學與醫學毫無關係,了不相涉。但如果把醫學的範圍放大了,作廣義的講,佛學也是醫學;就是各種宗教...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原文: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簾(即所謂如佛像之目然),則心便沉潛不浮動,亦不生...
廣教
【佛學大辭典】
上篇:廣神 | 下篇:廣智 |
梵語 paca-drstayah。又作五染污見、五僻見、五利使。指在根本煩惱中之五種惡見。即:(一)薩迦耶見(梵 sat-kā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