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Samāpta,譯曰成就。已竟護摩時所用之語也。見諸儀軌訣影七。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論場之語。法華講等時,問者對於講師,初所問者曰業義。次所問者曰副義。...【諸界趣處各有幾善業道】 p1361 俱舍論十七卷七頁云:善業道中,無貪等三,於三界五趣,皆通二種,謂成就現行。身...(書名)一卷,南山道宣著。本書之注述如下:淨心誡觀法科一卷,宋允堪述。淨心誡觀法發真鈔六卷,宋允堪述,日本慧...即神咒之妙術。誦咒旨在降災於敵或為己除禍;具此殺人或延壽之奇術,稱為咒術。據觀無量壽經載,有惡人能行幻惑咒術...晉代僧。於惠帝、懷帝在位期間(290~311),與法炬共譯法句喻經、福田經。另譯小經百餘種,時值永嘉之亂,多已散佚...煩惱所知二障種子,性無堪任,違於精細輕安之無漏法,名為粗重。令彼永滅,說之為舍。...亦名:隔障人 行事鈔·足數眾相篇:「言隔障者,謂同障覆而別隔者,不成同相;或言露地而隔者。」(事鈔記卷四·三...(術語)廣大之智慧。通達一切之事理者。法華經序品曰:普入佛慧通達大智。維摩經佛國品曰:大智本行皆成就。同慧遠...(名數)教化濟度無望之三種惡機也,即謗大乘與五逆罪及一闡提。或曰難治之三病。涅槃經所說。...(地名)又作希連Hiraṇyavatī,河名。一作叩刺那伐底。譯雲金河。佛於此河畔涅槃。...【五支所攝不放逸行】 p0286 瑜伽四十卷六頁云:又諸菩薩,住律儀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攝不放逸行。一、前際俱行不放...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
珍珠、海珍珠事實上是一塊從蠔肉潰瘍而成!當一些寄生蟲流入了蠔殼內,引起了嚴重的腫癢發炎,蠔的本態即產生NACRE...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覺不太對勁。於是我逃離群眾,遠離比丘與沙彌們,...科學日新月異,醫學也隨之不斷進步,而人類的疾病卻相對地增加。這是由工業社會帶來工作緊張忙碌,使人患得患失,終...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忍是一種度化眾生的法門,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義。《羅雲忍辱經》云:忍之為明,愈於日月。龍象之...
龍舒居士在這裡用起興的手法,最後落實在我們平時沒有注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樁事情上。 我們就像前面說的,只知道...
問: 請問法師,龍華三會的第三會得度的都是釋迦牟尼佛時就念佛的弟子,就像是我這樣的。但是弟子念佛時就是口念彌...
這是我人生中的真實經歷。 一場大病之後,我一直想把我的這一段經歷寫出來,為報佛恩,為和我一樣還在困厄中掙扎著...問: 至心信樂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答: 我們講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十聲佛號都能念往生,但是至心...
三波多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三念五念 | 下篇:三波提 |
(雜語)草率之語也。又漫浪貌。容易語也。寒山詩曰:平側不解厭,凡言取次出。...
業義
諸界趣處各有幾善業道
淨心誡觀法
咒術
法立
舍二粗重
不足數隔障人
大智
難化三機
熙連
五支所攝不放逸行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為什麼不應該買珍珠

【推薦】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果真法師:心念轉變病就能痊癒

【推薦】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我們怎樣為死亡做準備

口念彌陀心散亂,這樣能不能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