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謂午中以後不食也。所謂不過中食戒是。釋氏要覽上曰:「處處經云:佛言中後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無下風,五身得安樂。」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有法差別相違因】 p0556 因明入正理論云:有法差別相違因者:如卽此因,卽於前宗有法差別,作有緣性。亦能成...(術語)佛之異名。度眾生於彼岸之船筏之意。無量壽經曰: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晉華嚴經二十...(一)又作本寺、本剎。其義有二:(一)指本來所住之山寺。(二)猶言當山、當寺,即此寺之意。 (二)日本佛教用語。又稱...(菩薩)八大童子之一。在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文殊菩薩左五位。梵名阿羯囉灑也,譯言召請,密號稱為普集金剛,主召請...釋慧皎,會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縣西)人,俗家的姓氏不詳,是梁代著名的佛教史學家。 他博通內外學,對於經律尤...禪宗公案名。為仰山慧寂接化學人之公案。碧岩錄第三十四則(大四八·一七二下):「仰山問僧:『近離甚處?』僧云:...(名數)一聲聞僧,上二種僧中者是也,二緣覺僧,緣覺有麟喻部行之二種,部行成僧眾。三菩薩僧,修大乘行者。見同上...(雜語)Nakhapaśyāmi,比丘答獵者之辭也。有部毗奈耶二十八曰:若獵者云:我不疲倦,我問走鹿。即應先可自觀指甲...(人名)唐代人。鄉貫不詳。少年出家,受學於當時之名匠,覆踐清曠,強學天心。專通唯識之學。精探因明。住長安普光...【聖弟子眾但觀生滅而住】 p1227 瑜伽五十二卷六頁云:問:佛聖弟子、應觀有為、具足三相;何故但說聖弟子眾、於諸...梵名 Buddhajīva。五世紀北印度罽賓國人。又作佛馱什、佛大什。意譯為覺壽。幼受業於彌沙塞部之僧,專究律部,兼達...(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
一個人生到世間上來,他是有他的標準的。給他吃的東西應該是五穀、蔬菜,不應該吃動物。因為動物也是一個生命,一個...
我們剛開始在學佛的時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樂,如何離苦得樂,我們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們想要找...
天色漸漸地暗下來,夜幕降臨山際,臨近夜晚,大家各自回到寮房,準備休息了。炎熱的夏日裡,客堂時不時要帶領大家安...人受著無明愛慾的驅使,投生在這個世間,此業報身乃一切眾苦禍難之本源,一切飢渴、瞋恚、色慾、怨仇,皆因有此身體...
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願都是一種希望、一種承諾,譬如說青...
翻開中國曆代的高僧傳記,我們會發現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難以做到的德行。他們中有的以淡泊名利被人稱頌;有的是惜福...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遇佛授觀,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
為什麼有些人他煩惱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夠突破?為什麼有些人學佛三十幾年,你三十幾年前看他是這樣子,現在還是這副...
中後不食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中洲 | 下篇:文殊護身咒 |
(雜名)龍神之尊稱。薩埵譯曰士,大薩埵即大士也。...
有法差別相違因
船師
本山
召請童子
慧皎(497—554)
仰山不曾遊山
三種僧
納婆缽奢弭
玄范
聖弟子眾但觀生滅而住
佛陀什
【大藏經】雜譬喻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顛倒事

把自我意識放下,跟著願力走

找迴心靈安住的地方
對治邪淫應從四個方面著手

發願與發誓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