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34~156)東漢五斗米道(天師道)之創建者。又稱張道陵。沛國豐(江蘇豐縣)人。曾入太學,通達五經,任巴郡江州...【四種於諸有情行於非道】 p0467 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頁云:復次菩薩有四種於諸有情,行於非道。一者、於未安立淨信有...【剎那滅】 種子六義的第一義。所謂種子,只是一種『功能』,事實上即是『能』。它無質量形色,不能以色、聲、香、...(役名)秉拂者,為捧白拂之侍者也。聖僧侍者任之,此無班位,立於方丈侍者之下位。見象器箋六。...(雜語)秘藏記上曰:天竺呼米粒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也。彌勒上生經疏下曰:舍利者稻穀也,馱都者體...【不共不定】 p0324 因明入正理論云:言不共者:如說聲常。所聞性故。常無常品,皆離此因。常無常外,餘非有故。是...(術語)真理之體雲寂,真智之用雲照。楞嚴經六曰: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正陳論曰:真如照而常寂為法性,寂而常...又作無動使者、不動如來使。指密教不動明王之童子形。不動明王以三昧耶本誓願之故,示現初發心時諸相不備之童子形,...【經行】 p1255 瑜伽二十四卷一頁云:言經行者,謂於廣長稱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來相應身業。...【漏】 漏者流注漏泄之意,是煩惱的異稱,所以煩惱滅盡即稱為漏盡。漏亦有染污、缺失、不圓滿的意義。漏是流注漏泄...【正見與正智】 p0504 發智論七卷十四頁云:云何正見?答:盡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云何正智?答:五識相應...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宗舜法師答: 我覺得這個它應該是從兩面去理解,首先我們講什麼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們應該如何去正確的信仰佛教,...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餚,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佛說譬喻經》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名行人被餓虎追逐至懸崖邊上,腳下是萬丈深潭,深潭裡三條毒龍張著血盆大口...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嶕(...夜晚,列車奔馳,兩節車廂的交接處,轉彎時出現了一個致命空隙,一個人掉了下去。 兩位同伴一回頭,就發現人不見了...問: 我是初學者,與淨土有緣,聽了您的開示後知道了如何修學。目前念佛能攝心,這樣是否算初具信願? 大安法師答:...守心的本身是一種方法,是從制心、守一而產生的。五祖弘忍講到守心時,提到《遺教經》中的兩句話:制心一處,無事不...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谷隆等,諸大祖...
四禪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四禪】又作四禪定、四靜慮。指用以治惑、生諸功德的四種根本禪定。亦即指色界中的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故又稱色界定。禪為禪那的略稱,意譯為靜慮,即由寂靜,善能審慮,而如實了知之意,故四禪又稱四靜慮。此四禪之體為『心一境性』,其用為『能審慮』,特點為已離欲界之感受,而與色界之觀想、感受相應。自初禪至第四禪,心理活動逐次發展,形成不同的精神世界。四禪能攝尋、伺,喜、樂等諸靜慮支,為止(定)與觀(慧)並行者;以其最能審慮,故其義最勝。四禪的差別,乃由所攝靜慮的不同而分為四種。《俱舍論》卷二十八所舉,將四禪總分為三類、十八支(十八禪支)。所謂三類,即指對治支、利益支、自性支。十八支則指初禪所攝之五支、二禪所攝之四支、三禪所攝之五支、四禪所攝之四支。對治支者,指能用以對治(斷除),及由對治所達到之心理活動或狀態;利益支者,則為進入相應境界之主觀感受。如初禪雖已離欲界之惡不善法,而感受到脫離欲界之喜、樂,但仍有尋、伺的粗細分別之心理活動,尚須加以對治;至二禪時,尋、伺已斷滅,形成信根,稱為內等淨,由此所得之喜、樂,乃對此禪定自身之感受,故稱定生喜樂;三禪舍去二禪之喜、樂,住於非苦非樂之『行舍』境地,以正念、正知繼續修習而產生離喜妙樂;四禪舍三禪之妙樂,稱為舍清淨,唯念修養功德,稱為念清淨,由此得非苦非樂之感受。上述一切之活動及感受,均於心一境性的禪定狀態中進行,故稱之為『自性支』。
上篇:四種緣起 | 下篇:四禪天 |
(術語)密宗之五悔也。約迴向之名而曰五向。見諸儀軌訣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