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別惑」之對稱。天台宗所立三惑中,見思惑為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之人所共通斷除者,故稱通惑。至於塵沙、無明二...凡十三卷。明代密雲圓悟(1566~1642)撰,山翁道忞編。明代刊行。內容即:卷一至卷四為上堂語,卷五為上堂開示、小...(名數)此四念處觀有二種:一雲別相念處,二雲總相念處。別相念處者,如上分所觀之境為身受心法之四者,追順而別別...【二種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者】 p0047 瑜伽三十三卷二頁云:此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具縛。謂...原指商賈買賣物品時之互相議價,於禪林中,引申為學人參禪辦道時之問答審議。如祖庭事苑卷一,謂審察量知佛祖之真意...(術語)凡文字最初之一點及二畫為代表阿字之點畫,為一切字之頭首,由之而生出其字也。故最初之一點一畫,名為命點...梵語 a-ku?ala-mahā-bhūmika-dharma。有部心所法之一。指與一切不善心相應而現起之兩種心理現象,即:(一)無慚(...梵語 anupalambha-?ūnyatā。又作無所有空。十八空之一。生死涅槃等一切諸法,性相寂滅,求之不可得,稱為不可得空...(雜語)禪錄之語。家中常有之物,家常之茶飯等。...(名數)因明入正理論一部所明也。八門者何?一曰能立,因喻滿足,圓成宗義,生他之正智者也。二曰能破,檢出他過失...(一)指儒、釋、道三教之論諍。蓋儒道二教原系我國固有宗教,佛教則傳自印度,不論思想信仰或儀禮習慣方面,均有極大...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 這個地方是文殊菩薩很慈悲地來教誡阿難尊者。他說...佛曾經說:任何眾生如果對身披袈裟的比丘產生噁心,因為是對三世諸佛、緣覺阿羅漢、三世聖者產生噁心的緣故,將會成...有人問蕅益大師說:大師!你老人家開悟了(蕅益大師二十五歲開悟,他自己承認了)。開悟以後你老人家是怎麼想的?開...一直以來有善士發短信、郵件和打電話表示願意供養我,向我要銀行賬號。我很感恩,也很感動,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一個特...說到修行,實在需要我們慢慢地用心去體會。我剛出家的時候,總希望天天都不要離開老法師,尤其看到她年齡那麼大了,...有一天,在禪堂裡面,忽然發現一個小偷偷東西,在禪堂這麼一個清靜的地方是不可以原諒的,並且大家都知道是誰,就齊...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他認識的一個人,給他講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書生文才很好...問曰,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上文所謂抖擻身心,撥棄世事。今世網中人,間有境緣順便,身意...
本識八義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本識八義】本識,指第八阿賴耶識,指第八識為出生一切善惡諸法的根本。《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一,以八種意義證明此第八識之相,即:一、依止執受,指此識能為染淨諸法之所依止,執持不失。二、最初生起,指此識最初於母腹托胎之時,如磁石吸鐵,磁石喻識,鐵喻父精母血)。三、有明瞭性,指此識於一切善、惡、無記三性諸法,皆悉明瞭分別,無有暗昧。四、有種子性,指此識能任持世間出世間諸法種子,令不散失。五、業用差別,指此識隨染緣而造惡業,隨淨緣而造善業,差別不同。六、身受差別,身以積聚為義。指此識能含藏一切諸法,故稱為身。由能領受第七末那識染淨之緣所熏,而於善惡諸法不相混濫,故稱身受差別。七、處無心定,指入無想定或滅盡定,雖滅受想心,斷出入息,而此識不滅。八、命終時識,指命將終時,冷觸漸起,唯有此識,能執持身,此識若舍,則四大分散。
上篇:本識 | 下篇:外取他心難 |
(經名)佛說解夏經,一卷,趙宋法賢譯。與增一阿含二十四卷善聚品,佛說受新歲經同本。說七月十五日解夏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