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般若譯義是智慧,波羅蜜譯義是到彼岸,般若波羅蜜是說般若如船,能將眾生從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彼岸去。...指不滯於一處,表示自由自在之境界;猶如寶石,置於日光下,呈現種種色,青黃赤白等,無有定色。此係出自南本大般涅...(術語)幻化之法門。圓覺經曰: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釋簽四之一(...指於廁所中用以代紙拭糞之小木、竹片。又作廁籌、廁橛、廁篦、廁簡、廁簡子。凡已經使用而污穢之籌,稱觸籌;未經使...【苦應遍知】 p0844 大毗婆沙論七十九卷二頁云:復次為令永斷生死道路,故佛唯說應遍知苦。謂有身見、是六十二...【外受】 p0491 雜集論十卷二頁云:外受者:謂因外身所生受。緣色等處為境界故;依他身生故;名外。 二解 集異門論...又作苦蘊。其義有二:(一)苦之所集,(二)指個人之存在。因個人之有情身心乃由三苦、八苦等所集而成,故稱為苦陰。釋...指無所欠缺之狀態。就量而言,為總體、全體;就質而言,意即最高。完全,原系印度一般使用之形容詞,又有「完全之人...(菩薩)如意輪觀音為本尊,七星為眷屬故名。即如意輪王菩薩也。見七星如意輪秘密要經。...指如實證得生、法二空所顯真理,與如實斷除所知、煩惱二障之階位。又作真見道、一心見道。唯識論所立菩薩乘之見道,...行事鈔·自恣宗要篇:「問:『自恣竟,得說戒不?』答:『依明瞭論,先說戒,後自恣。四分雲,自恣即是說戒。』」資...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附梁錄。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古時候有一句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垂慈接引,這個接引對我們很重要啊,這個願發得是太及時太重要了。因為我們臨命終時,生死關頭,是最難對付的。前六...造邪淫業將會墮入三惡趣中,業重者感生於近邊地獄的鐵柱山中,或於地獄中感受臥鐵床、抱銅柱的燃燒之苦,或者轉生於...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的歷史。那麼在這個佛法當中是把我們的生命分成兩部分,一個是...一 君主之官:心 我們下棋的時候,不管是丟了車,還是丟了馬,衹要老帥還在,這棋就沒輸;但老帥被對方吃掉了,你的...對親友不能太執著 親朋好友是因為各種因緣的積聚,在即生中成為親友的,因緣散了以後,這種關係就消失了。 其實佛教...念佛珠,念佛咒計數,變裝飾; 佛像是恭敬供養,卻變藝術品; 寺院是修行辦道處所,變成旅遊觀光; 佛經變成學術,...● 以下論理事: 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眾生沉九界,如來證一乘,於心性毫無增...
思量能變識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思量能變識】唯識宗所立『三能變識』之一 。唯識家以為『識』能轉變生起萬法,或變現為心內主觀(見分)與客觀(相分)認識作用之主體,故稱為能變。思量能變又稱第二能變,指的是第七末那識。末那識梵文 Manas Vijnana,Manas 意譯為意,Vijnana 意譯為識,合譯為意識,但這與第六意識同名,因此保留末那原名,以示區別。此識恆常執持第八識見分為『我』,而思量計度,即是此末那識的體性行相。此也是第七識稱為恆審思量的由來,故稱思量能變。在諸識中,雖然第六、第七識能審思量,然以第六識有間斷,故不稱思量能變。
上篇:思食 | 下篇:思量識 |
又作羅發、蠡發。謂頭髮收斂右旋呈螺文狀。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種隨形好之一。生身釋迦佛之發細軟潤澤,右旋轉呈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