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山本淨禪師者,絳州人也。姓張氏。幼歲披緇於曹溪之室,受記隸司空山無相寺。唐天寶三年玄宗遣中使楊光庭入山,采常春藤,因造丈室。禮問曰:「弟子慕道斯久,願和尚慈悲,略垂開示。」師曰:「天下禪宗碩學,咸會京師。天使歸朝,足可諮決。貧道隈山傍水,無所用心。」光庭泣拜。師曰:「休禮貧道。天使為求佛邪?問道邪?」曰:「弟子智識昏昧,未審佛之與道,其義云何?」師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師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無心,佛亦不有。」曰:「云何無心是道?」師曰:「道本無心,無心名道。若了無心,無心即道。」光庭作禮,信受。既回闕庭,具以山中所遇奏聞。即敕光庭詔師到京,敕住白蓮亭。越明年正月十五日,召兩街名僧碩學赴內道場,與師闡揚佛理。時有遠禪師者,抗聲謂師曰:「今對聖上,校量宗旨,應須直問直答,不假繁辭。只如禪師所見,以何為道?」師曰:「無心是道。」遠曰:「道因心有,何得言無心是道?」師曰:「道本無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虛然。窮心既無,道憑何立?二俱虛妄,總是假名。」遠曰:「禪師見有身心,是道已否?」師曰:「山僧身心本來是道。」遠曰:「適言無心是道,今又言身心本來是道,豈不相違?」師曰:「無心是道,心泯道無,心道一如,故言無心是道。身心本來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窮源無有。」遠曰:「觀禪師形質甚小,卻會此理。」師曰:「大德只見山僧相,不見山僧無相。見相者是大德所見。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其道。若以相為實,窮劫不能見道。」遠曰:「今請禪師於相上說於無相。」師曰:「淨名經云:『四大無主,身亦無我。無我所見,與道相應。』大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見,窮劫不可會道也。」遠聞語失色,逡巡避席。師有偈曰:「四大無主復如水,遇曲逢直無彼此。淨穢兩處不生心,壅決何曾有二意。觸境但似水無心,在世縱橫有何事?」復云:「一大如是,四大亦然。若明四大無主,即悟無心。若了無心,自然契道。」
志明禪師問:「若言無心是道,瓦礫無心亦應是道?」又曰:「身心本來是道,四生十類皆有身心,亦應是道。」師曰:「大德若作見聞覺知解會,與道懸殊,即是求見聞覺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無,見聞覺知憑何而立?窮本不有,何處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礫。」明杜口而退。師有偈曰:「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麼飛,無取無舍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
真禪師問:「道既無心,佛有心否?佛之與道,是一是二?」師曰:「不一不二。」曰:「佛度眾生,為有心故。道不度人,為無心故。一度一不度,何得無二?」師曰若言佛度眾生、道無度者,此是大德妄生二見。如山僧即不然。佛是虛名,道亦妄立。二俱不實,總是假名。一假之中,如何分二?」曰:「佛之與道,從是假名。當立名時,是誰為立?若有立者,何得言無?」師曰:「佛之與道,因心而立。推窮立心,心亦是無。心既是無,即悟二俱不實。知如夢幻,即悟本空。強立佛道二名,此是二乘人見解。」師乃說無修無作偈曰:「見道方修道,不見復何修?道性如虛空,虛空何所修?遍觀修道者,撥火覓浮漚。但看弄傀儡,線斷一時休。」
法空禪師問:「佛之與道,俱是假名,十二分教,亦應不實。何以從前尊宿皆言修道?」師曰:「大德錯會經意。道本無修,大德強修。道本無作,大德強作。道本無事,強生多事。道本無知,於中強知。如此見解,與道相違。從前尊宿不應如是。自是大德不會,請思之。」師有偈曰:「道體本無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棄卻一真性,卻入鬧浩浩。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安禪師問:「道既假名,佛雲妄立,十二分教亦是接物度生,一切是妄,以何為真?」師曰:「為有妄故,將真對妄。推窮妄性本空,真亦何曾有故。故知真妄總是假名。二事對治,都無實體。窮其根本,一切皆空。」曰:「既言一切是妄,妄亦同真真妄無殊,復是何物?」師曰:「若言何物,何物亦妄。經云:『無相似,無比況,言語道斷,如鳥飛空。』「安慚伏不知所措。師有偈曰:「推真真無相,窮妄妄無形。返觀推窮心,知心亦假名。會道亦如此,到頭亦只寧。」
達性禪師問:「禪師至妙至微,真妄雙泯,佛道兩亡,修行性空,名相不實,世界如幻,一切假名。作此解時,不可斷絕眾生善惡二根。」師曰:「善惡二根,皆因心有。窮心若有,根亦非虛。推心既無,根因何立?經云:『善不善法,從心化生。善惡業緣,本無有實。』」師有偈曰:「善既從心生,惡豈離心有?善惡是外緣,於心實不有。舍惡送何處,取善令誰守?傷嗟二見人,攀緣兩頭走。若悟本無心,始悔從前咎。」
又有近臣問曰:「此身從何而來?百年之後復歸何處?」師曰:「如人夢時,從何而來?睡覺時,從何而去?」曰:「夢時不可言無,既覺不可言有。雖有有無,來往無所。」師曰:「貧道此身,亦如其夢。」師有偈曰:「視生如在夢,夢裡實是鬧。忽覺萬事休,還同睡時悟。智者會悟夢,迷人信夢鬧。會夢如兩般,一悟無別悟。富貴與貧賤,更無分別路。」上元二年歸寂,謚大曉禪師。
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名數)於化地部別萬法為三種:一、一念蘊者,剎那生滅之法也。二、一期蘊者,人自生至死間相續之法也,五根等屬之...又作不如蜜多。禪宗傳燈系譜印度第二十六祖。為南印度得勝王之子。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得法後,游化至南印度,其時,南...【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 p0382 瑜伽六十一卷六頁云:云何名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自頂位墮落。又作頂退。指聲聞四善根位之中,自第二頂善根位退墮而生於惡道。蓋四善根中之暖、頂二位,為動善根故,...(植物)花種不明。祖庭事苑曰:幹葉如桑,花房如桐,長寸餘,似重台蓮,其色淺紅,故得佛桑之名。見酉陽雜俎。...【滅盡定】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此又名滅受想定,這是佛教聖者所修的禪定。《百法直解》曰:『滅盡定者,三果...【智果】 涅槃曰斷果,菩提曰智果。以菩提為佛智,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計前際計後際】 p0867 瑜伽八十七卷五頁云:謂依過去及現在世,起分別故;名計前際。依未來世,起分別故;名...佛寶、法寶、僧寶。一切之佛,即佛寶;佛所說之法,即法寶;奉行佛所說之法的人,即僧寶。佛者覺知之義,法者法軌之...【後三靜慮無眼等識】 p0879 大毗婆沙論七十三卷六頁云:應作是說:後三靜慮,無眼等識。所以者何?無尋伺故。...(術語)佛以色聲等六塵而說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塵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論,則僅色聲法之三塵...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問: 上殿的時候居士能敲法器嗎?(因為師父少忙不過來,讓居士幫忙敲法器),居士們聚在一起練習敲法器可以嗎?不...那年從峨眉山跟隨虛雲老和尚時我十五歲,一心想跟他老人家學點東西。老和尚待我就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樣。無論走到哪兒...在過去,有一群畫家,每個人在繪畫創作方面各有所長,深受世人的讚賞。他們有的擅長色彩表現,但不擅長構圖;有的擅...從前,有兩個毘舍闍鬼共同擁有一個竹簍、一根木杖和一隻木屐,他們為了獨自佔有這三樣東西,始終爭來奪去。 此時,...給大家講一個佛陀在世時的故事: 一次法會,很多人來聽佛說法。有兩位好朋友,也是鄰居,各自帶著自己的妻子來參加...舊屋鬧鬼 村中有一間古老的舊屋,聽說那舊屋常常有惡鬼出現,所以沒有人敢在那兒過夜。 有一天,一個自認膽大的人,...冤業有三:如雲人死為羊,羊死為人,死死生生,遞相吞啖,此名殺冤;汝負我命,我還汝債,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此名...我們要學證到空性、實相般若,離不開文字。就是要多聞,多聞之後,文字般若有了之後,才能去觀照,才能去修行。沒有...
司空本淨禪師
【五燈會元】
上篇:溫州淨居尼玄機 | 下篇:婺州玄策禪師 |
【自業智力】 p0599 瑜伽四十九卷十七頁云:若有諸業、已作,已增,已滅,名為過去。若有諸業、非是已作,已增...